分享

2017V1版胰腺癌NCCN指南更新解读

 方正华 2017-08-11


2017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指南(V1版)更新解读

关于检查方面

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如果胰腺 CT检查未发现肿块者,2017V1 版指南较 2016版指南不同之处在于其优先推荐了EUS检查。


EUS 检查可紧贴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进行扫描,可清晰显示全部胰腺组织、胆管全长及胆囊。 项研究显示:EUS检查对于T1、T2期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72%和90%。可见EUS检查已成为胰腺癌综合诊断策略中一种重要手段,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对于黄疸并发胆管炎或发热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在置入胆管内支架联合抗生素治疗后再行 CA19-9检查。 这主要是考虑到CA19-9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肿瘤,也可能和胆管炎等有关。 


对于胆管内支架的选择,2016版指南中,推荐使用自膨胀金属短支架并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而2017V1版指南对此进行了修订,即对于该类患者推荐采用塑料支架,若组织病理学确诊时也可考虑采用金属支架,同时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此外,2017V1版指南同时建议在支架置入治疗前尽可能先完善影像学检查。

关于可切除胰腺癌

对于术前评估认为肿瘤可切除的患者,2016版指南推荐采用开放性的剖腹手术,而2017V1版指南拓宽了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增加了微创手术,即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推荐采用开腹手术或者微创手术。 


对于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不可切除且无黄疸的患者,若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则考虑行胃空肠吻合术(预防性的胃空肠吻合,推荐等级为2B;伴随疼痛可行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推荐等级为2B)。

关于可能切除胰腺癌

可切除胰腺癌静脉累及的标准2017V1版指南没有更新,对动脉累及,新增了如下内容:


  1. 胰头或钩突部的肿瘤累及变异的动脉如副右肝动脉、替代的右肝动脉、替代的腹腔干动脉等。

  2. 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累及腹腔干动脉>180°但没有侵犯胃十二指肠动脉,因此,可以行改良的 Appleby手术者。


上述两种情况属于可能切除胰腺癌。


2016版指南中,对于可能切除的患者,一旦出现胆管阻塞症状,建议即刻置入支架治疗(金属短支架较为适宜)。 而2017V1版指南对此进行了修订,认为该类患者需待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胰腺癌后,再置入支架后行新辅助治疗。 


对于新辅助治疗方案,2016版指南推荐为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等;而2017V1版指南指出优先推荐某种方案的证据有限。 


对于可能切除胰腺癌,如果连续两次穿刺仍无法确诊的患者,根据2016版指南行剖腹探查术;而2017V1 版指南则建议将此类患者转入更具经验的大容量胰腺中心进行进一步评估。


关于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

2017V1版指南对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抉择进行了多处更新。


 对于全身情况良好患者的一线治疗抉择,删除了 2016版指南中“建议在充分化疗后,对局部晚期且无系统性转移的患者进行联合放化疗治疗”部分。 并将相应内容更新为“建议对局部晚期且无系统性转移的患者进行联合放化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之后,进行 4-6个月的诱导化疗”或“对不符合联合化疗指征的患者进行联合放化疗或 SBRT”。 


而对于全身情况较差患者一线治疗的抉择,2016版指南推荐采用“吉西他滨治疗或姑息性和最佳支持治疗”。 而随着更多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2017V1版指南将该部分更新为“单药化疗或姑息性放疗和(或)其他姑息性及最佳支持治疗”。 


对于接受一线治疗后全身情况良好或疾病发生进展而需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 2017V1版指南进行了以下更新:若患者之前接受以氟嘧啶为基础的化疗,后续治疗的相应抉择里添加了“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伊立替康”选项 。

关于胰腺癌术后复发

2017V1版指南中,对于局部复发患者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若仅为胰腺复发,则建议外科会诊;

若为胰腺床复发,则在2016版指南的基础上添加一项选择即“考虑在SBRT之后行诱导性化疗”。

关于其他细节

在诊断与治疗原则中,添加了在术后4周内行影像学检查的建议。 


2017V1版指南提出:由于肿瘤活力可能影响术后治疗的抉择,因此,建议病理科医师对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评估并出具报告。 对于术后辅助治疗,新增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category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