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工匠做乒乓球拍60多年,世界冠军都找他修补球拍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08-12

曹立熹老先生退休后,醉心于研究制作属于自己的乒乓球拍

曹立熹老先生不仅能制作各种乒乓球拍,球技也不赖,许多年轻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曹立熹老先生用钢锯,将乒乓球拍的外形从一整块木板上锯下来

曹立熹,是一位退休的老军工。出于兴趣,他帮人修了60多年乒乓球拍,世界冠军都登门找他修过拍子。近两年,他自制球拍的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他却高兴不起来,“我担心我的技术后继无人,只停留在书本上

吴伟,川大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做新能源的白领。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曹立熹后,开始跟着他学做乒乓球拍。为了精益求精,他将米粒大的小木桩磨得同样均匀。为测试球拍性能,他在阳台上安上了球台、发球机。人手不够,他说服全家人来帮忙,甚至把小区门卫拉来帮忙做球拍。老工匠遇上痴学徒,一段有关乒乓球拍的故事就此展开。

曹立熹老先生跟乒乓球拍的缘分,得追溯到60多年前。16岁初中毕业那年,他报名参了军,被分配到南京某炮兵部队。

自小爱打乒乓球的他,在部队期间制作了人生的第一只球拍:底板是用木板锯出来的,木板上的胶皮,是他从军用胶鞋的鞋底上削下来的……

至于夹在底板和胶皮中间的海绵,则来自废旧加农炮的轮胎,“我从一个废弃的轮胎上削了个切面下来。”

“那时候觉得,打起来特别舒服,没有声音,对手不容易察觉。”曹立熹说。

从那时起,他对制作乒乓球拍越来越上心,至今已过去60余年。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把球拍送给他维修。曹立熹老先生拍摄了一个《百人百拍集锦》,记录下他维修过的800余只球拍的详细数据,包括每个人的技术特点,球拍重量,海绵层数等。

乒乓球拍制作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就是打磨,光是砂纸从粗到细就有5种,最后还需要用筷子来打磨光滑

虽然两鬓早已斑白,但曹立熹老先生的身体还挺好,年逾八旬,自制乒乓球拍的手艺也没落下。

他拿出一只乒乓球拍说,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底板材料,“底板要求轻,还要有弹性!”他拿出了一张底板,“一般来说,泡桐木材质比较好,但缺乏弹性,桧木就好多了。”

选择好底板后,需要加7-9层的薄板,每一层薄板只有3-4毫米厚,“薄板的作用是增加弹性,分别加在底板上,要对称分布。”粘贴好薄板后,最后一步,便是粘贴胶皮和海绵。

通常来说,从选料到制作底板、贴薄板,曹大爷制作一只完整的乒乓球拍,需要上百道工序,耗时数日。

一只球拍制作完成后,还要亲自动手测试球拍的重量、弹性、平整度、受力是否均匀等

坚持用老技术,还注重开发新技术。

为了增强球拍的弹性,他像爱迪生寻找灯丝一样,从各种胶皮、各种纤维中寻找素材,直到他找到了竹纤维。

“竹纤维无污染,生态环保,有弹性。”他拿出一张由竹子编成的薄板说,这些竹纤维是他从成都邛崃的山里,寻找当地的好竹子,现场砍伐、削成细条、再编成薄板。

除了竹纤维,曹立熹老先生还开发出了梅花桩底板。

普通乒乓球拍都是实心的,为了减轻重量,他把一根根小木条,锯成了只有两毫米宽的“小木桩”。再把“小木桩”一个个粘在底板上,形成了一个“梅花桩阵”,最后贴上其他薄板,从而减轻球拍的重量。

这两项新颖的乒乓球拍制作技术,被命名为蹦床式竹纤维底板、梅花桩底板,获得了国家专利。

为何老人的两项发明能获得国家专利,徒弟吴伟说,乒乓球拍有弹力、速度、控制三个参数,一般来说,球拍厚就弹、速度就快,相反,控制降低,好的球拍就是去找中间的平衡点,“而这两项发明做到了厚而轻、轻而弹,要做到这些,误差需要控制在0.1毫米之内。”

吴伟在制作乒乓球拍

制作乒乓球拍的各种工具

长久以来,曹立熹老先生正是凭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乒乓球拍的制作不懈坚持、追求和积累,展现出了工匠之风范,也为国球做出了特殊贡献。

工匠精神也是目前社会所欠缺的,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