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51期:练好太极拳的“八字方针”

 tjboyue 2017-08-13


作者/张志民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太极拳的拳理、 医理、哲理等极为深奥,练拳时对身体各 个部位都有严格的要 求,如悬顶立项、含 胸拔背、沉肩坠肘、 松腰敛臀、沉胯屈膝、 腰肌正直、身正安舒、 重心平稳、阴阳分明 和气沉丹田等。



练好太极拳的“八字方针”


那么在练拳时应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呢?综合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及本人的练功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起:

 

静:练拳时心情要平静,一心想着练拳要领,思想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对外界干扰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只有心静,才能精神集中,使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到每个细小的环节中去,才能精准有效地调节肢体的运转路线、方位、姿势以及内劲的运转、呼吸的配合等,尽力做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

 

然而,太极拳的静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身体外形的静止,而应该认识到这种静止是在思想高度集中下的镇静,是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根据外来信号作出反映的冷静。所谓“一静无有不静”,应指全身处处调解好,达到浑然一气、周身一家、蓄势待发的状态,也只有这种静,才能随时产生快速、敏捷的动,这就叫“静中求动”。

 

松:指严格按照动作规格要求的前提下,使全身肌肉、关节、韧带都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和压迫。松是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外松肩胯、内松胸腹,松肩胯要与悬顶立项结合,松胸腹要与气沉丹田结合。松肩胯以调形整,松胸腹以生真气,只有周身充分放松,全身关节才能灵活,肌肉韧带才能富有弹性,周身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动作才能松沉稳健。

 

中:就是立身中正,身体居中,不偏不倚。练拳时,始终使身体保持中正平稳,四肢动作无论怎样伸缩、转换,身体都要保持上下一条线,中正不偏,用意使头蓄领顶劲,脊柱垂直并节节松沉,努力使重心垂线在支撑面内,身体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当前后左右移动脚步时,要先提胯,用胯带膝,膝带脚,使身体重心一定保持在支撑脚形成的支撑面内,待移动脚触地形成新的支撑面后,又开始新的缓慢平稳地移动。由于身体重心始终都有新的支撑面,所以运动时身体就能保持平衡,虚腿的前后左右移动、提起和落下也就自然轻灵自如。

 

空:行拳时要胸中空,腹中实,即上虚下实。在练拳过程中要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中起伏鼓荡,做到“胸中空洞洞,小腹沉甸甸”。只有胸空腹实,才能脚踏实地,两腿有力,腹部充实而沉重。这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重心的作用,在运动中易做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在技击中,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以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部转动发出圆活整劲,这也就是太极拳家所说的“活泼于腰,含蓄在胸,运气于丹田”。空,还有万念俱空之意。练拳时精神高度集中,做到:无人、无我、无物、无忧、无虑,使自己处于混沌无知,全身心皆在拳态中。

 

合:太极拳习练中处处要合着劲。合劲是在开劲的基础上产生的合劲,开劲做不准,合劲就做不实。所谓开,是指肢体向外扩展;所谓合,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内收缩。开合是对立的统一、相辅相成,欲开必先合,欲合必先开,有合才能开,开开才能合。另要注意开中应有合劲,合中也有开劲,如胸开背合,背开胸合,两臂开时两手大小鱼际肌相合,掌握处要有一开合。行拳时讲究外形开合与丹田开合相结合,动作开合与呼吸开合相结合。开,首先是建立在合的基础上,只有合得好,才能开得有力,故未开必先合。合,不是单纯的紧缩肢体,而是心、意、气、神、形一起合住,心意一合,四肢百骸、肌肉、精神无一处不合。还要把周身的劲合到一个着力点上,合到重心线上。“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强调一个合字。只有合得好,开劲才自然膨胀,发劲才刚猛,快速有力。发劲时心为主导为统帅,心意开周身无处不开,心到意到,意到形到,气随劲达。

 

合劲时上肢在紧收的同时,重心要下降,也就是松腰溜臀、屈膝松胯,同时百会要虚领顶劲,腰脊正直,气沉丹田,肢体有外收内撑之感。发劲时脚要沉稳,起于脚、转于腰、形于肩、达于手,开时有内掤外抱之感。

 

顺:顺是修炼太极拳时不断提高水平的根本途径。顺有形顺、气顺、意顺、心顺等,顺则通,通则顺,通顺则达,即达到目的。

 

形顺。形是指练拳的形状,也就是练拳的姿势。形顺即练拳的姿势要顺。想要姿势顺畅,练拳时身体各个部位都必须按照拳理的要求去做,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皮肤腠理、筋腱血脉都要顺其生理之顺。只有做到了这些,练拳的形也就自然舒畅了。

 

气顺。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父母之精血,是人生来都有的。后天之气是人摄取食物和吸取天地之精气。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气,有营气和卫气。营气在内,五脏六腑之气互相循环养育全身;卫气在外,流动于肌肤腠理,护卫身之外围,防御外邪之侵入。因此,内气不顺则内感,外气不顺则外邪。形拳时,气在形中走,形中有气游。故而形顺是气顺的基础,气顺是形顺的内助。只有形顺气顺,才能上下协调、左右圆活、周身一体、往返无端。

 

意顺。意是意念、意识、意想。意顺是形顺、气顺的前提,意顺必要气顺,不顺则意气不能合,气不顺则意不能达。固先有意顺,迫使气顺,气顺在形顺的基础上很容易达到。意顺是自己的主观要求,在意念的指导下使气顺形顺,这是功夫。由修炼而来,日久功深,由有意要顺达到无意之顺,无意之顺,方可进入应物自然之神明境界。

 

心顺。心顺乃本心要顺。意为心所思,心有所思,意有所念。随心所欲,则为心意相合。心动而驱使意动,意随心动为顺心,心动意不动为违心,违心是练不好拳的。因而,我们只有长久地强化心意相随的磨练,才能逐渐达到心意相合、心随意动。

 

圆:圆是指太极拳当中的连贯圆活,协调而富有变化。太极拳练习的要求要从起势到收势,势势相连、从不间断,好像一个完整的圆圈,找不到头尾,循环无端。同时,太极拳又是以腹部为中心发动、以腰脊旋转带动四肢虚实变化,使全身上下都在进行着,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由内及外的圆弧运动。在拳势运动中,上下肢始终处于似展非展、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手法运行路线往复,折叠圆活顺遂,不出棱角,更没有凸凹之处。因而,在太极拳锻炼中处处都体现了饱满、圆活。

 

灵:灵是灵敏、轻灵、灵活之意。灵敏是反应,任何拳派在使用上都把灵作为上乘要求,因“精敏灵巧全在灵”。如何才能达到灵,松沉才能灵。松是身体放松,只有身体放松,才能感觉灵敏,对极其微弱的刺激都能做到迅速的反应。沉是沉稳,要沉稳必立身中正,虚实分明,腰脊旋转带动四肢运行。做到了这些,才能“迈步如猫行”,才能周身轻快灵活。只有当太极拳套路练得非常纯熟时,达到内外协调顺遂,动动周身具有轻灵圆活之感。练拳时,手掌发热,手指肚胀痒,这是气血畅通流注的一种反应。

 

总之,静、松、空、中、合、顺、圆、灵是掌握和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主要运动规律,也是突出体现太极拳运动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同处于太极拳运动统一体中,不可不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