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水木年华138 2017-08-13

维生素,这名字听上去就透着一股高大上的时尚味儿。有些人,特别是那些为减肥而节食的人,甚至会拿维生素来当心理挡箭牌,“别提偏食,咱有维生素”。但《健康日常》要告诉您,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不仅浪费钱,而且对健康无益。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人体犹如一个复杂的生化工厂,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分解与合成,这些反应需要酶来进行催化,酶的活性需要有辅酶助力,维生素充当着辅酶或其组成成分的作用,参与机体的代谢。维生素是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大多数不能在机体内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如果缺乏某一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相关的疾病。比如脚气病是缺少维生素B1引起,B1主要存在于米糠,以及蛋黄、牛奶、番茄中,在大米的加工过程中,脱去外皮,B1的主要食物来源就被切断了。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起初的维生素也主要是从天然食物中进行提取的。最早在1910年由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纯出了维生素B1;1913年美国化学家泰维斯从鳕鱼肝里弄出了维生素A,这个被用来治夜盲症;维生素B12是1947年由美国的女科学家肖波从牛肝里发现的,被用来治疗恶性贫血;维生素C是1907年先由挪威化学家在柠檬汁里发现,但这东西很不稳定,折腾了27年才弄了纯品来,其后又找到了人工合成的方法。

几十年前,大部分维生素可以进行合成,有了工业化生产,就便宜了很多,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复合维生素产品,摆在了药店甚至超市里。恶补维生素风潮是上世纪70年代中从美国掀起来的,当时有位生化学家鲍林,倡导服用维生素C,说可以抗癌。这位诺贝尔奖得主一天服用18000毫克的维生素C,这量是正常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300倍。“诺奖效应”带来了5000万美国人跟风,药店断货,药厂主心里乐开了花。1980年时,有记者采访鲍林,当被问到吃那么多维生素C会不会有副作用时,鲍林斩钉截铁地回答:“NO,NO,NO.”鲍林推荐维生素时很果断,但他和家人的生命很悲催,7个月后和他一起猛嚼维生素的老婆死于胃癌,1994年他自己也死于前列腺癌。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或许人们会望文生义,维生素呢,维持生命的要素,吃多点总是有益无害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几年前《内科年鉴》发表了涉及50万人的研究报告,结论是,营养状况良好的人,没有必要再补充维生素。研究表明没有证据可说明补充维生素可以降低死亡率,或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对5947位65岁以上者跟踪调查12年,发现服用复合维生素不能减少痴呆,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没有帮助;对1708名心脏病患者观察5年,没有发现维生素对预防疾病发作有帮助。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这些研究粉碎了对维生素的崇拜,甚至被视为对维生素市场的精确打击,因为,美国目前有超过总人口一半的人在服用维生素,每年市场消费接近300亿美元。有人形象地比喻,美国人的尿是本星球最贵的,里面流着美金,因为,维生素是水溶性的,超过机体需要的维生素都随着尿液被排入了下水道。

倡导补维生素抗癌的人死于癌症,科研证实滥补维生素无益健康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西方不同,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喜欢采用大火爆炒和长时间高温炖煮的方法,会破坏营养,损失掉其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这听上去有一些道理。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目前没有发现在总体营养状况改进的时候,因饮食习惯造成维生素缺乏的证据。很多人补充维生素有健康意识使然的因素,但也有不少人把它看成是时尚,不仅吃还要把进口维生素放在包里随时拿出来当“高素质高品质”的象征来显摆。当然,对有钱人来说,身份证明才是第一位的,有钱能花才是正道,在人家看来,浪费是没品位的说法。好吧,只是科学家有话要传达:补充维生素不仅没有明显益处,也许反而有害,特别是超大剂量服用更要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