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质朴的六祖惠能

 金期王 2017-08-14


        本来一切众生皆具清静佛性。

        自达摩至神秀所理解的佛性独具的真心清静心,此心本净,而容易被外在的红尘所染。如神秀的法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此为尘埃似的烦恼是外来的附属的只要除去尘垢烦恼本性即可归于清净。

        而惠能并不认为本性与尘垢具有主客之分,而趋向于二者一元的。也就是说,所言的尘垢烦恼不是独立于心性之外的东西,只是心的两种情况,“烦恼即菩提”。也即惠能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既然没有这样神圣的物件,还拂拭清除什么,真是画蛇添足了。

        惠能由“自心清净”这先验性善论为基点形成了“顿悟”的修炼法则。

        佛学充满思辨。惠能是真诚的质朴的直言的实证的,他不被达摩的权威所遮掩,不被神秀的博学而屈就,他目不识丁却聪明智慧无师自通。他不赞成打坐诵经,他崇尚顿悟,否定渐悟。

        惠能的偈语品读使我心里清澈很多:比如:“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身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自皈依”而不是“皈依他”;“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若识本心,即本解脱”;“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心外无法,心外无佛”。

        惠能以“不修为修,不证为证”解释禅宗修炼的根本精神。

        慧能顿悟说的理论基础是人本觉的心性。慧能把自心之迷悟看作是愚智凡圣的分野所在。自性迷则愚则凡则是众生,自性悟则智则圣则是佛。“觉体圆明” 和“理不可分”及“禅是心的整体”,此顿悟的阐述否定了支离破碎的渐悟的法理。

        顿悟是直觉主义的主观体验,如“桶底子脱”比喻顿悟一览无余的境界状态。

        顿悟不假渐修,融修于悟之中,顿悟顿修,顿修顿悟。所谓顿悟顿修,顿修顿悟,也就是慧能所尊崇的修而无修,不修而修的超然状态。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这是慧能一脉的潜修法则,这是慧能大智慧的体现。

        我感觉顿悟与渐悟是修炼方法的起始点,源头。

       从达摩至弘忍以至于神秀,都以坐禅摄心求净为务,从慧能始,对禅法做出了全新的解释。由此派生的分歧和论争以及实践的方式方法理念追求将扑朔迷离。

        品读慧能的佛法,感觉是晦涩的平易,是高度抽象的意象纷呈。这是哲学,是彻悟的洞悉,是从细微的无所不至弥漫于无际。好像武术诗词歌赋都可以从这禅修的丰盈的干上生发而绚烂缤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