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55期:细节决定真伪

 tjboyue 2017-08-14


作者/强洪、冯福志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名家讲拳,除多讲拳理拳法外,太极拳的细节与真伪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其实,太极拳无论何门何派,在拳理拳法上都是相通的,而此拳非彼拳,区别就在于细节,因此我们说细节决定真伪。


细节决定真伪


李雅轩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著名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经多年研宄所创编的,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纯正的风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雅轩大师的女婿陈龙骧大师和女儿李敏弟大师是李雅轩太极拳的法定传承人,他们保存了李雅轩大师的全部太极拳资料,精心整理成书出版,并配以整套影像资料,是正统的李雅轩太极拳的教学蓝本。

 

我们学习李雅轩太极拳也有一些时日了,对李雅轩太极拳及其“大松大软”的打法有些肤浅的理解和体会。在此欲就李雅轩太极拳的身法、手法、眼法、步法的一些细节特点作一点辨析探讨,其中可能谬误很多,但祈行家指正。

 

一说身法。就身法言,李雅轩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基本一致,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尾闾中正等是其基本要求。

 

中正安舒、尾闾中正是李雅轩太极拳最显著的特征。我们观李雅轩大师的拳照和陈龙骧大师的视频,他们如青松挺拔的身形身姿,把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稳静安舒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李雅轩大师“头顶青天,脚踏黄泉”的虚无气势,给人以不怒而威之感,令人肃然起敬。

 

李雅轩太极拳并不要求将身势放得多低,但适当放低身势又是必要的,适当放低身势可以保持身势平稳。有的人打拳身势过高,而出脚开步时又不得不将身势降下来,这必然造成身势忽高忽低的现象;有的人为了避免身势的高低起伏,在出脚时把脚横着伸出去,这又会形成身体歪斜。所以,适当降低身势是必要的。

 

在移动重心虚实转换时保持平稳中正是很重要的。许多人只要一移重心就会前倾后仰东倒西歪,实际上无论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先将重心移动到位再收脚过渡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在左右云手重心左右转换时、由搂膝拗步掌过渡到手挥琵琶或海底针、由斜飞势过渡到提手上势时等等。

 

身体的方向对保持身势平稳也很重要。有时候身体需要正面朝前,比如搂膝拗步掌定势、揽雀尾中的挤和按、如封似闭的后坐与向前等。实际上只要我们在两手交叉时做到交叉点与膝盖在一条垂线上,就自然能达到保持身势平稳的要求;搂膝拗步掌定势时做到前手臂与弓步腿在立体平面内平行,揽雀尾和如封似闭中的“按”保持两臂和弓步腿在立体平面内相互平行,也自然能达到保持身势平稳的要求。又比如单鞭掌、倒撵猴、扇通臂的定势时要求上身做到 “三分正七分斜”,只要我们做到“三尖相对”即脚尖、膝尖、鼻尖在同一个方向上,也就自然达到了要求。

 

李雅轩太极拳在分脚、踢脚、蹬脚时与其他拳也不一样,它不要求腿抬多高,但是腿、手、眼的方向要一致。李雅轩太极拳中没有十字腿,在提腿时膝盖就要向着蹬腿的方向。

 

二言手法。手是人体非常特殊的部位,手法是拳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动作的规范、 姿势的正确,其技击价值也很大,历来的太极拳家对此多有精彩的阐述。

 

手包括了从手指到肩的整个部分,即包含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肘与肩,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几大重要关节都在手的范围内,太极拳十三势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手法。

 

大松大软的打法是李雅轩太极拳的精萃,要求打拳时身心内外俱松,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灵敏的状态。

 

“松肩垂肘”是太极拳的基本原则。从手的高低可知肩松的程度,过高易僵,过低易懈。那么手究竟该多高?不同的招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斜飞势要求前手高不过眉,而野马分鬃前手则在唇与肩之间,两势前手运行均以虎口领,但是斜飞势要有“飞”意,而野马分鬃要有“分”意。云手中上手护面,高在唇与肩之间,下手护裆腹、与裆齐,以腰带动手臂左右旋转。白鹤亮翅右手是手心向下由前直臂上举,定势时掌心向前。退步跨虎则是两手右上左下对拉撑开,掌心向外,定势时左手与左腰同高,右手右举,高不过头,两手相互呼应。

 

李雅轩太极拳的搂膝拗步掌不是手绕着膝盖搂行,而是随着腰的转动,当人转到正面时搂动手从胸前斜向下按,停于弓步腿外侧。此势与豹虎归山不同,豹虎归山是当腰转动到位时,右手直落下按与腰同高。倒撵猴与搂膝拗步掌上手打法也不一样,搂膝拗步掌是随着身势下沉手从耳根位置向前按出,而倒撵猴上手是向前鞭打的。

 

李雅轩太极拳要求单鞭掌定势时两臂应在一条直线上,这有利于胸部充分舒展。并且,李雅轩太极拳成勾的方法也不同,它是随着身体后挂,上手顺势内旋成勾,不是挂回后再抓一把成勾的。抽身下势要求前手虎口向上顺仆步腿穿出,后勾手不能下落,前后手臂要保持一条直线。

 

李雅轩太极拳的揽雀尾和如封似闭中的“按”,双臂上挑随着身势后坐,两掌停于腮的两旁,再随身势向前顺势按出,而不是手收回后落到腹前,然后再升起来随着身势向前按出。

 

李雅轩太极拳海底针手法与其他拳不同,不是向下插,而是向下切。抱拳(掌)的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是“裹肘抱”,即随着腰的转动两肘向内夹,裹肘相抱,而不是两手从下面捞起交叉。

 

肘要垂,不可抬。比如搂膝拗步掌手臂绕行至耳根时、弯弓射虎右拳行至耳旁,手肘都要有沉意,不能抬肘。

 

李雅轩太极拳的翻身撇身捶(掌)、高探马在“拦”时,手掌应贴着手臂,若手掌与手臂之间距离太大,则会给人留下攻击的空隙。

 

三说眼法。打拳要求精神内固,神意含蓄,神态自然,但又要做到“形神合一”,眼法与身法、手法、步法配合,完整一气。李雅轩大师打拳,其虚无的气势是少有人及的。眼聚人神。打太极拳时左旋右转,进退顾盼,敏捷自如,生机勃勃,灵气十足,其生气、灵气全在眼中,所以打拳还须重视眼法。

 

打太极拳眼睛看的方向很重要,有时需要向前看,有时需要看着身体的特定部位,有时需要随着身体转动而转动视线,有时要看着身体将去的方向等等。

 

太极拳需要目视前方,视线放长、看远。比如起势、揽雀尾的挤与按、如封似闭、退步跨虎、搂膝拗步掌、金鸡独立时需要目视前方,白鹤亮翅定势时要求目视虚脚前的远方。

 

李雅轩太极拳有时需要目视身体特定部位,如倒撵猴、单鞭掌定势要眼看前掌指尖,揽雀尾在捋时眼要挂着左手,搂膝拗步掌身体后转时眼要挂着后抽绕行的手,棚手上势的上势、斜飞势的定势时目光要看着前手虎口。

 

有时眼随身转。比如云手时,眼睛应从胸前掤手的前臂看出,并随身体的转动而转动;斜飞势、野马分鬃时眼睛也要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摆莲脚的反斜飞势时随右手后切,眼看右手跟着向后转。

 

有时目视行将出击的方向。比如转身玉女穿梭、转身左右蹬脚、翻身劈身捶(掌)等在转动身体时,眼睛就应该看着将去的肩的方向;蹬脚、分脚、踢脚当裹肘抱拳(掌)时,眼要转向将出腿的方向,成定势时眼睛所看的方向与手和腿的方向一致。

 

四说步法。太极拳左旋右转辗转腾挪全在步法。太极拳的步法很多,杨式太极拳所列步法就有18种。吾师陈龙骧大师在《太极拳法精解》中罗列李雅轩太极拳的步形有8种,步法有10种。

 

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落地就实,提脚则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变化,自自然然。”吾师则进一步指出:要“轻灵平稳,迈步如猫行,转换进退,虚实分明,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要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适当,脚掌和脚跟碾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硬”。

 

李雅轩太极拳对拳势的高低、步伐的大小主张因人而异。初学者、年龄较大者可以打高一点,脚步迈小一点。熟练了,有一定功力后则可打低一些,脚步放大一些。

 

轻灵平稳、虚实分明、脚步清晰是李雅轩太极拳的特点。虚实分明可以从步形上体现,比如揽雀尾、倒撵猴,要求人的重心在两腿之间偏后的地方,前腿支撑身体重量的三至四成,后腿支撑六至七成,这时的步形是半马步。而白鹤亮翅、肘底捶、提手上势、手挥琵琶、退步跨虎及独立步,身体重量全由一脚支撑。

 

李雅轩太极拳要求每一个动作须在身体完全顺遂的情况下完成。首先要摆正腿脚,使膝与脚尖保持在同一方向。比如从抽身下势过渡到金鸡独立,抽身下势时脚向右,而金鸡独立人要向前,就需先把右脚调整好,再把左脚调整好,再完成金鸡独立。又比如倒撵猴,后退脚的位置摆好后,再把前脚摆顺,保证膝盖与脚尖在同一个方向上,这样人的身体顺遂后再完成动作,不可紊乱。

 

李雅轩太极拳几乎每一势都要用到碾脚。碾脚也叫碾步,它是以一脚脚跟或脚掌为轴,脚尖或脚跟外摆或内扣。正是碾脚的广泛运用,确保了李雅轩太极拳在左旋右转中的轻松、灵活、自然。

 

李雅轩太极拳要求弓步时小腿垂直于地面,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样前腿所承受的重量就通过小腿落在脚跟,落于地面,减轻了膝关节承受的重量,使下一势的进退扭转更加灵活。

 

石为开先生总结练太极拳有“九要”,第一个字就是“敬”,也就是要敬道、敬师、敬友。敬道就是要热爱太极拳,尊重太极拳。学练太极拳虽然一开始可能错误很多,但是学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一天纠一点,逐渐接近正确,这是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 


[本文来自《少林与太极》2017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丁酉鸡年闰六月二十二95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