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是成本中心、价值中心还是利润中心?

 朗江书院 2017-08-14
2004-11-16 14:29:38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北京) 举报
0
分享到:

    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可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致力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之后,信息化所能带给我们可以触摸得到的“实际”效益,却并不多见,这让很多人,尤其是作为信息化主体一部分的企业对此产生疑惑:信息化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成本中心,还是一个能够为企业带来创造效益的价值中心?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七大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所谓七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信息人才和信息安全。

    这三个层面、七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由此可见,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民,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市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网民。在以网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信息化这个长期的革命性动态变化过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建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其效益也将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此时的信息化处于投入阶段,是一个成本中心。信息技术成为支持部门,信息化所能带来的最主要的效益是节省成本和资源,此时它所起的作用是隐性的。

    第二阶段,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个时期,信息化更多的是服务于社会、企业的发展战略,重在增强社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逐步扩大信息资源中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其价值中心特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第三阶段,随着信息化与社会、企业发展结合度的提高,随着信息化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信息逐渐会成为一个利润的创造中心。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有两种现象:某一企业拥有业内最精湛的技术,但无意在本行业或本国之外利用这种优势,此种企业可考虑许可另一商业实体使用其技术,譬如,沃尔玛(Wal-Mart)许可IBM销售其供应链流程;另外一种情形,一企业拥有业内最好技术,但有意利用其技术创立新的商业企业,譬如,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 Corporation)就成立了一个单位,向全球金融市场销售其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当然,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信息化利润中心,仅仅是一种边际收益的来源,对于社会或企业而言,毫无吸引力可言。一位行政总监曾表示:“信息化利润中心的销售额在我的销售总额中无足轻重。我不想为它操心。”但是,如果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将会带来一些新的生产力,而这些新的生产力将会给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利润。

刘阳 本文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0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