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工作坊| 什么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以文化人视界 2017-08-14

吴正宪,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府“人民教师奖”等称号。曾获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回首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屈指一算,已有40余载。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思考: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儿童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学数学?通过数学学习,儿童到底应该从中获得什么?


同时,我也一直在不断地追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为儿童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为儿童的可持续且全面发展打好桩、留住根?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与追问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逐渐清晰;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特色课堂逐渐形成。


关于“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我已表达过数次,它是具有双重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


有营养”,是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来讲,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好吃”,是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讲,要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就是他们想学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达到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目的,提升儿童的学习力,学有后劲。


也经常有老师问我:“吴老师,你怎样来诠释您的儿童数学教育主张?”现在,我可能还很难一言概之。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儿童数学教育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我的心中,儿童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还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科学态度、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交流语言、一种特殊工具。因此,可以说儿童数学教育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过程。


我认为,儿童数学教育由三个要素组合而成,即儿童、数学、教育。它自然地构架起一个立体坐标系(见图1)。

图1  儿童数学教育


在儿童数学教育构架起的立体坐标系中,顶天立地的纵轴上清晰地书写着——“儿童”。它提醒我们,关注儿童是教育工作的关键。我们要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坚持全面育人。这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认知风格”“思维水平”的维度,也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关注“儿童”,才不会只关注知识本身而忽略其他,才不会陷入学科本位。


坐标系中向右伸展出去的横轴上,清晰地书写着——“数学”。它提醒我们,关注数学是学科独有的重要任务,无法替代。只有关注数学,研究数学规律,把握数学本质,才不会使教学偏离数学的轨道,让儿童拥有数学视角与数学思维,为教学注入数学的科学元素,不违背数学的初衷。


坐标系中支撑它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关键轴上,清晰地书写着——“教育”。它提醒我们所从事的是儿童教育,教育是人与人的理解与沟通,是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因此,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数学教育”是用恰当的方式让儿童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思维的独特魅力,从而爱学数学、善学数学、会学数学,以便将来高质量地工作和生活。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是要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学习规律;二是要理解数学,研究数学本质属性;三是要理解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只有在理解和研究儿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儿童数学教育,更好为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桩、留住根”。


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位儿童


我的“儿童观”想来想去就是两句话:一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学会对每一个儿童的期待与保护,让他们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


二是“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既是“有潜力”的,又具备“不成熟”的鲜明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开发儿童的潜能,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培育自信和创新能力,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包容、悦纳儿童的错误,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进步的新能源。 

    

看到这张照片(见图2),我不禁想起一次下课的场景:图中的小男孩悄悄地对我说:“吴老师,我不想下课。我喜欢你,我会在梦中梦见你的……”同桌的小女孩也依依不舍,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一节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数学课结束了,学生依然沉浸在美好而幸福的感觉中,我们共同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有期待的感觉,真好……    

                                  

 

图2  “我会在梦中梦见你的”


我已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情况:下课的铃声响了,常有许多学生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纷纷诉说着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感受和留恋……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彼此的心中都感到暖暖的,做学生好幸福,做教师好幸福……我一直在想,是有什么魔力吸引着他们吗?不是的,我只是实实在在地站在儿童的立场,心与心地交流,真诚友善地期待每一位成长中的儿童。而这种真爱与期待,是在场的每一位儿童都能切实感受到的。


儿童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理解与善待。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想问题、做事情。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是大爱;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智慧。总之,好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儿童的成长权利,这才是儿童教育的真谛!


让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可能”真的成为“可能”


儿童是有潜力的人,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来到学校,都有可能将自己发展的“可能”变成“可能”。儿童是一个个等待点燃且充满能量的火把,一旦被点燃,将发出耀眼的异彩,闪现出夺目的光辉。所以,我们要做给儿童机会、等待他们成长的教师。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此,我没有异议,但总想补充一句:“成功亦是成功之母。”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智慧、才干发挥出来,将“可能”变成“可能”。



 图3  “我再也不是木头!”


这张照片(见图3)记录的是2009年4月我在北京昌平农村教师工作站和当地教师同课异构“数的整除”一课的一幕。这位独具个性的男孩脸庞上绽开的笑容多丰富,是开心、羞涩、欣慰、自信,还是……课后,该班班主任说,这位男孩在往日的课堂上,学习不够主动,几乎不发言。


为了让课“顺利进行”,他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没想到课堂上我一直在执着地寻找“哪位同学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终于发现了他。开始时,男孩真的有些紧张,加之授课内容本身有些抽象,他不知所措。“没事的,吴老师也有遗忘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来试着说说……”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开始尝试表达,越讲越来劲儿,课堂里掌声响起。那一刻,男孩被感动着、温暖着……


几天后,班主任的目光停留在这位男孩的日记本上良久,醒目的标题:“我再也不是木头!”真诚地记下男孩的心理历程与学习行为的转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同伴互动交流的渴望与珍惜,对参与学习的自信与期待……班主任被感动了,赋文一篇:“孩子,我重新认识了你!”


我为师生的真情感动,为师生的醒悟欣慰。是啊,人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课堂会变得多美好。是啊,人人都有可能把自己发展的“可能”真的变为“可能”,只要教师善于创造这样的机会,“可能”一定会实现。


自信心是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满怀热情地爱护学生的自信心,竭尽全力保护他们想学习、爱学习的愿望。教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学生设计成功,勇敢地走向成功,不断地追求成功。只要敢于碰撞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就能擦出自信的火花。


“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成功的体验会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当儿童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对其新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取得成功。


 “教书育人”是儿童数学教育之本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走入深水区,我越发地进入更加理性的思考阶段。我再次叩问自己儿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再次追问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此时的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慢慢地,一个鲜明的思路呈现在我的面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幸福,是为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魂,必须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我们要不忘初心。


那时,我鲜明地提出了“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主张,将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系列文章连续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时,我对儿童数学教育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继而再追问:“如何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慢慢地,一个清晰的路径呈现在我的面前:用心挖掘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育人潜能,使育人孕育在儿童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我认为,数学教育是一种人类理性探索求知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启迪智慧、丰富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明确地提出了“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烙下五颗数学的印”,即诚实守信学做真人、遵守规则按规律办事、坚守责任用心做事、拥有毅力不怕困难、善于反思用于自省,从而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健全人格完善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正是在这样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我的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不断完善,也丰富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理论内涵——“儿童学习理论”,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途径——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育,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提供了儿童喜欢的数学学习策略——“好吃”又有“营养”的八大特色课堂,为更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和丰富了理论基础。


微信编辑:孙建辉

(本文选自《中国教师》总第28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