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两个大势

 妖城主 2017-08-14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01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一点,人这一生,有两个“势”是需要顺而为之。


第一个“势”,我理解是前几天文章中提到的“行业的大趋势”,国家经济发展的列车驶向的方向,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能做的是尽量跟随方向,或者搭上高速发展的城市列车。


第二个“势”,我理解是内心真实的自我,如果自我与现实一直处在错配的状态,那么矛盾永远解决不了,现实无法被改变,唯有妥协,一直处在“委屈状态”下的自己又怎可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这两个“势”中,前者处在明面,后者处在阴面。


这几个月时间里,我主动与几位有HR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的朋友详聊,应该算是主动的自我剖析行为,从“认知自我”这事情上,我需要更多视角,明确方向。


从两个层面进行沟通:


1、重新评价上一段职场经历,从工作能力到社交人脉这些领域,我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职场经历中那些诱发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我非常重视对过去职场行为的反思,因为我清楚,这场“职场分手”并不愉快,心理层面一直存在巨大的矛盾点,如果不解决“矛盾的核心”,新的职场氛围中遇到类似问题,继续诱发这种矛盾,那必然会带来麻烦。


2、人很难被彻底了解,当自己来审视内心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避重就轻,为一些不光彩的内在写照寻找理由。


比如我不会认为自己在职场上偷懒,反而认为是工作本身无挑战或者所有人都在偷懒;亦比如我不会认为自己不合群,反而会认为圈子文化不符合我的三观,道不同不相为谋。


除了自我不客观之外,我还发现“自我评价的基准线”存在严重偏差,这就导致“自我认知”很容易出现视野局限。


很简单,评价一定是需要参照物的,如果环境中没有能力强的对手,那么很容易认为自己是矮子中的将军,下一个高分的结论,继而导致“自大自负”,以及“永不进步”。



02


通过跟朋友沟通,以及同步进行的反思来看,我还是非常有收获的,逐一跟大家分享下。


1、视野和格局在不断放大,评价系统的参照物样本也越来越多,自我膨胀的快感不断地消失。


我深深感受到,城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生活在城市中绝大多数人的格局。过去我觉得依靠互联网,可以足不出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不会被淘汰。但现在我承认错了,小城市的洗脑能力太强大。试想,日常职场的业务交流,社交聚会的聊天主题,如果一直围绕在狭小的范畴中反复唠叨式的渗透,价值观趋同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跟大城市打拼得相对成功的朋友细聊后会发现,那些小城市里吹捧的厉害,在这里瞬间归为普通,这就打破了视野里的盲区,给了纠正的空间。


跟着大城市的高速发展而进步,是一种顺势而为。


2、权衡好评价的基准线,慎下自我结论。


用咨询朋友的话来说,能力不足者容易高看自己,因为他们权衡优秀的基准线往往比较低,能力越强大的人越容易谦逊,因为见过太多厉害的人,权衡优秀的基准线会比较高


这番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在过去的职场生涯里,我有两段经历。一段经历中成长几乎为零,那个职场环境的风气是尽量少做事,因此常年拒绝引进有难度和挑战的工作项目,更多是把上一年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


因为“优秀的基准线”一直维持在低水位,比如谁没有迟到早退就算是工作尽职,谁保障全年工作不出错就可以称为优秀。最终的结果就是,身处那个环境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力厉害,于是谁也瞧不起谁,同行相轻,背后互黑的事情占据着日常工作的大多数时间。


另一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还是蛮多的。因为主导工作的大领导见识和格局比较大,所以“优秀的基准线”定得比较高,这就人为地拔高了我们的格局。过去认为做到90分的成绩,拿到那个环境下最多30分而已,这种落差会变成无形的震慑力,很少有人会自以为是的嚣张,更多的是看到不足和他人的优秀,成长的空间也有了。


参照更高的“优秀基准线”去发展,也是一种顺势而为。


3、性格的底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方向。


这就回到我开头的问题,我想了解那个真实的自己,哪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也希望能够看清底色的一部分。我感觉,了解的性格的特性,才能够明白自己做很多事情的动机。


我朋友三年前从旧东家决然离职的时候说,她清楚自己的性格,也早就看明白继续在旧东家干下去的命运会如何,那个环境很难被改变,人的性格也很难改变,要么痛苦的扭曲着,要么离开。


她这个说法,在我这三年的生活中充分得到了证明。


从性格上来说,我是典型的“主动解决问题型”,遇到麻烦,第一反应是“赶紧找解决办法”,这种直觉又本能地衍生出“做规划”、“常反思”、“擅整理”的其他特征。


但职场氛围却更喜欢“拖一拖就糊过去了”,或者看看同行怎么处理,我们再去跟着做。工作中长期暴露的制度问题,都不会去解决,只要没有捅出大娄子,那么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过下去。


这是很痛苦的局面,我只是个普通职工,无力主导改变,但又对这种局面,对领导非常不满,日积月累后,不满的情绪会传递出来,成功让自己站在了领导和同事的对立面,由此酿出了巨大的怨气和冲突。前些年那么多关于职场的吐槽,皆是怨气的转化发泄。


让这个心结解开,得益于朋友的心理疏导,她点透了一个事实:


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会事半功倍,在错误的方向上折腾会死的难看。我为什么不去尝试顺从自己的性格,找相匹配的职场类型,在正确的道路上,最大化发挥性格上的优势,创造价值呢?我过去所在的职场与自身性格严重错配,即不能充分发挥出特长和优势,又因为矛盾频出而得不到尊重和认可,除了忍耐迎合和扭曲顺从,一直痛苦下去,何苦为难自己?


说实话,听到朋友的这番话,醍醐灌顶,整个人都开窍了,我顺着这个思维做进一步思考:


这世界上职业类型不是唯一,无需修改性格适应它,同样,也不会只有某类性格才能获得成功。那么我完全可以去找到让我发挥特长和优势的领域,既解放了天性,有更容易做出成绩。


后续的事情就方向明确多了,几个步骤:


第一,我自己可以通过职场性格测试来研究潜在的性格特征,把分析报告中适合的职场领域做一个梳理;


第二,跟HR职业相关的朋友(或者通过线上线下付费咨询)沟通,借助他们的优势发现自身特性,做第二轮职场筛选;


第三,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愿意开诚布公交流的朋友深入沟通,摆正自己姿态,诚心接受他们对自己性格的剖析,做第三轮职场筛选。


反复讨论后,我的性格底色渐渐浮出水面:天性乐观反应快,遇事不怕事,无论何种境地都坚持寻找解决思路,相信自己可以控制人生,不愿意把命运托付到他人的手上,善于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对数字敏感,对规划擅长


这样的性格就注定了现今辞职的命运。


4、性格中的缺陷又该如何面对?


这也是近期一个重点思考的地方。人找擅长点容易,只要想想这些年,自己在哪些事情或者项目中表现出众,获得不错的成绩和回报,基本上这些事情中展现出来的特质就是自己的擅长点。那么继续在这类有回报上的事情深耕,很容易更上一层楼。


但是性格上的劣势纠正起来就比较麻烦,比如我内在驱动力比较足,但社交能力并不强,很少依靠自己的能力来主动扩展过朋友圈,整合各界资源能力弱,团队作战能力差等等。


关于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思路,当前想的办法是,先尝试去主动接触外界,大致会带来两种预想后果:


一个结果是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做好,那么就重新调整战略,去发挥性格上优势的一面,在合适的领域中做工匠精神出来;另一个结果是意外发现自己还有一定社交的潜能,只是被过往环境压制所致,那么就继续尝试,把“打交道”看作是一项新的挑战,尽力而为。


对于未来,我初步想法是,先把自己目前做得还不错的点当作核心擅长点,也可以称之为“我的太阳”,去深耕它的价值。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围绕“核心擅长点”去发展“诸多的小行星”,让它们围绕着“我的太阳”开展工作,最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最后用一句话收尾:人生有两个大势。跟时代的潮流走,跟城市的发展走,为宏观的势;跟性格特征走,跟内在优势走,为微观的势。这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自己如愿过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