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仕途不顺,他帮敌国架起长江历史上第一座桥梁,灭掉自己的祖国

 思明居士 2017-08-15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历史上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一道天堑。

人们普遍认为,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然而这并不准确,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初年,长江上就架起了一道专供跨江作战的桥梁。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因仕途不顺,他帮敌国架起长江历史上第一座桥梁,灭掉自己的祖国

在相继灭掉南平、后蜀及南汉之后,他将矛头直指南唐。

为了早日拿下南唐,他一方面积极拉拢吴越国为联盟,一方面积极备战。

就在这时,南唐落第举子樊若水看到南唐朝政腐败,民生凋敝,深感痛心。

当他听说崛起于北方的赵匡胤胸怀远大,志在统一,便产生了北归宋廷的想法。

于是,他自愿担当北宋的间谍。

当时,南唐军队占据长江天险,北宋军队如果想跨过长江与之作战,难度很大。

樊若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想到了用竹筏、大船搭建浮桥的主意。

樊若水颇懂兵法,也读过不少有关地理和水利的典籍,加上他长期生活在长江边,对长江的情况十分了解。

经过考察和分析比较之后,樊若水选定采石江面作为架设浮桥的首选地点。

为了不暴露身份,樊若水经人介绍,到位于采石的广济教寺当了和尚。

从此便以僧人的身份为掩护,开始收集采石江面的水文资料。

一有机会,他便来到牛渚矶边察看地形,并暗自绘下图纸,标上记号。

为了搞到长江水面宽度的准确数字,他经常以垂钓为名,划着小船,牵着长长的丝绳,划到对岸,再根据丝绳的长度来计算长江的宽度。

为了求得精确的数字,他往返数月,一共进行了十余次测量,居然没有被识破。

为了给将要建造的浮桥做好固定,樊若水向广济教寺捐献了一大笔钱,然后建议寺庙在牛渚山临江处凿出一个个的石洞,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

这是一件无比荣光的善事,寺庙很快就同意了。

数月之后,这些工程宣告完工,广济教寺众僧无不对樊若水刮目相看,但他们不知道这些设计其实是在为日后宋军渡江做准备。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在获取了采石江面详细的水文资料后,樊若水划船北上,求见赵匡胤。

献上了“请造浮梁以济师”的计策,并呈上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

赵匡胤龙颜大悦,当即采纳樊若水的建议。

因仕途不顺,他帮敌国架起长江历史上第一座桥梁,灭掉自己的祖国

樊若水亲自参与了架桥的各项准备工作。

宋廷先是命工匠在长江荆湖一带水域打造可作为浮梁的桥墩的巨型龙船千艘。

同时采集巨竹,扎制了数量庞大的竹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宋军先在石牌口试架一座浮桥,如果获得成功,则再将这些架桥物资原样移置采石江面。

结果,这座浮桥非常顺利地架设成功。

后来,当曹彬率领大军攻占采石之后,浮桥的基础设施都顺江运送至采石。

等这些物资到达之后,曹彬当即命令樊若水主持架桥工作。

当时正值长江枯水季节,浮桥的架设十分顺利, “三日而成,不差尺寸”。

浮桥架成之后,曹彬迅即传令在长江西岸集结待命的潘美,“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

因仕途不顺,他帮敌国架起长江历史上第一座桥梁,灭掉自己的祖国

宋兵在曹彬与潘美的统一指挥下,直扑金陵,终于在公元975年的十一月攻下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

应该说,樊若水为宋灭南唐,完成统一立下了头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