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中的屋漏痕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书法审美里有四个比喻,分别是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讲到的大部都是线条的质感美,大家很容易能够接受“印从书出”这个概念,因为邓石如大师、吴让之大师,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他们就在篆刻历史上站着,书法审美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篆刻,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当我们把这四个比喻引入篆刻审美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当然,既然要把它放到篆刻中,首先就先得明白这四个比喻的基本意义,我们今天就谈第一个概念:屋漏痕

这四个比喻都来自生活,只是为了简单地说明某种书法美感,以生活中的某种较为具体的意象来表达书法中的审美,因此,我们必得找到这四个比喻的生活原型,才有可能理解这四个比喻。

我们看一些老房子,下雨之后,墙面上会形成雨水缓缓下向垂向地面的雨水痕迹,如图:

(屋漏痕)

最早的屋漏痕用于书法的出处是唐代陆羽(对,就是那位写了《茶经》的茶圣)《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节,怀素有一天跟颜真卿讨论草书,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曰:“何如屋漏痕?”怀素高兴地站起来起,握着颜真卿的手说:“得之矣。”

我们可以想象怀素听到颜真卿以“屋漏痕”来比喻笔势和章法时的兴奋感。怀素认为行笔“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这当然是说局部的笔势,“飞鸟出林”喻某些笔势轻灵飞动,“惊蛇入草”喻某些笔势迅疾突然,二者有类比性,皆不离快捷之意,而怀素草书以“痛快”为喻尤为贴切。后句“坼壁之路”,“坼”是“裂开”的意思,裂开的墙壁痕迹和“屋漏痕”有相似的地方,房屋墙壁皆为砖砌,错落有致,凹凸不平,若墙壁裂开或漏水,那么裂纹和雨水的下行痕迹必然是顺墙壁之势蜿蜒顿挫而下,而非一贯直下。因此“坼壁路”和“屋漏痕”有类比性,所以当怀素说完“如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后,颜真卿就接着说“何如屋漏痕?”于是怀素说:“得之矣。”他认为颜真卿明其真意,说得对。或者是说颜真卿的“屋漏痕”比喻更为恰当。于是他很高兴。就是这样啊!他说。

一味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显然不行,还需要理解“屋漏痕”才有可能真正明白笔势的迅疾与迟涩。疾与迟是一对概念,在书法用笔取势上当然要掌握,而其实,篆刻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看吴昌硕的作品:

(吴昌硕刻“甲申十月圆丁再生”)

我们看纵向的线条,“甲”字或“十”字略短些,“申”字和“生”字却是纵向的长线,但我们看这些纵向的长线,并没有发飞鸟出林和惊蛇入草的疾势,而是在运笔或运刀的过程中不断地象受到运笔方向上来的阻力一样不断的迟涩,而正是这种力道内含的线条,使印章的线条显得凝重、沉着,劲力充沛。

再比如,我们一直认为黄牧甫的印,线条以光洁著称,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他的某些作品是,我们却发现,其实,他印中的线条也不完全是光洁如镜面一样。比如:

(黄牧甫刻“强学宦影写精拓名贤遗像记)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印中的线条,并不是完全像我们平常理解的以薄刃冲刀刻成的线条特有的光洁线条,而是每一个线条都仍有明显的迟涩痕迹,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屋漏痕”。实现的方法,我们脑子中所想象的爽利的冲刀,其实在黄牧甫手下,他的线条是一刀刀爽利的、不重复,不修饰的刻,“写意”式的刀法刻出了精工细雕的“工笔”效果,我们在印中线条中所看到的“屋漏痕”线条的质感,正是来自这种刀法。

何以两位晚清大师都殊途同归,在线条上追求“屋漏痕”呢,当然是这种线条质感更富含张力。劲力内敛,不像锋芒全展的线条一样劲力全出,“屋漏痕”,形象地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篆刻运刀之际,心中也应当有这样的思维。同时,也要时时服务于塑造具有“屋漏痕”的线条。

“屋漏痕”在吴昌硕的作品中表现尤其突出,比如:

(吴昌硕刻“人生只合驻湖州”)

仔细观察印中线条的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雨水顺着墙面流动的痕迹,工稳派的创作者决不会将线条处理成这样,比如有些线条:“湖”字中的“古”的中竖,上部粗,下部细,而“驻”字一点,上部细,下部粗,而且,这些线条,边缘也并不光洁,我们从这些不等粗,不规律的线条中,并没有感觉到凌乱与不规整,而更多体会到的是浑厚端凝之美,这也是来自自然界——自然而然的——“屋漏痕”特有的自然品质:

(“屋漏痕”图)

所谓的“道法自然”,必然要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法则上面,书法与篆刻的这种“屋漏痕”原理,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罢了。

“屋漏痕”这一书法理论,源于颜真卿个人对书法线条美的理解,也是他个人书法创作实践的集中反映。历代艺术家们以“屋漏痕”的原理创作出的书法和篆刻作品随处可见,一代代的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笔下,刀下,熔铸出具有圆润美、浑厚美、凝重美、沉着美、博大美的线条,因此,屋漏痕是很重要的一条艺术比喻,做为篆刻和书法学习者,一定要深切领悟。

(【老李刻堂】之1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