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技巧锤炼

 醉古齋 2016-03-03


从来论书者,均言“力由气至”,“有气则有力,无气则无力”,这当然是对的。那么,“力实气空”又应怎样理解呢?


所谓力实气空,指的是在运笔过程中不鼓努为力,平心静气而为之,亦即“随意点墨,天机淡然”的一种不露声色的随意、自然、天真的表现,此全在运用腕力的抽拔,促令笔沉,点画之内益见其血浓骨老,情工神古,一篇之中愈见其深邃、凝练、灵和、恬静。此类作品,初看似平淡无奇,然而,愈看愈佳,愈看愈妙,愈看愈奇,愈看愈有趣,愈看愈有味,此朴质高韵,书艺之极者,是返璞归真的境界,恰似那“开落在幽谷里的花”和那“无名之璞”。


刘熙载说:“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开纸者也。”(《书概》)所以,这正是千锤百炼之后的技巧超越,观之似不经意,但充实、沉静,力遒而韵雅,气韵穆穆,即朴即古,其味至醇如佳酿,揽其至理至趣,尤发人深省。


书法之道,贵在真率,以笔墨之自然合天地之自然,难在“以至松之笔写虚灵之神”,望之蓬蓬然。然而,功夫至此,也确为不易,古人云:“自然者,学问之化境,而力学者,又自然之根基。”所以,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和丰富充实的学养做根基,是不可能达到这极其自由自在的“随意点墨,天机淡然”的神化境界的。尝言:“火候到则呼吸灵,任意所至而笔在法中,任笔所至而法随意转。”如此才能达到“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清唐岱《绘事发微》)的境地,这正是“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优美而神奇的境界。


由此可知,在笔墨技巧表现上,其刻意追求的功夫并非真功夫,而无意追求,如轻烟掠过,不留痕迹,方是真功夫。这正是“浑化无痕”、“脱化无迹”、“虚空粉碎”的境界——化境,古今中外,有几人达此境界?天池山人悟得个中三昧。


“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虫蚀木”,书法艺术实践中各种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点画,亦即线条中的美感。其所谓线条中的美感这个概念,诚然是具有丰富的内容的,诸如力感的表现,以及点画本身所含蕴的形象、势态、情采、神韵、气息等等。“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虫蚀木”就是前人从生活和自然中悟证出来的几种形象化说法。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内压法和外拓法时,曾对“锥划沙”和“屋漏痕”做了清晰的阐述,兹录如下,以增进大家的认识和理解。他说:


“前人曾说右军属‘一拓直下’,用形象化的说法,就是“锥划沙”,我们晓得右军是最反对笔毫在画中‘直过’,直过就是毫无起伏地平拖着过去,因此,我们就应该对于一拓直下之拓字,有深切的理解,知道这个拓法,不是一滑即过,而是取涩势的。右军也是从蔡邕得笔诀的,‘横鳞、竖勒之规’,是所必守,以如锥划沙的形容来配合着鳞、勒二字的含义来看,就很明白,锥划沙是怎样一种行动,你想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锥尖去划一下,若果是轻轻地划过去,恐怕最易移动的沙子,当锥尖离开时,它就会滚回小而浅的槽里,把它填满,还有什么笔迹可以形成?当下锥时必然是要深入沙里一些,而且必须不断地微微动荡着划下去,使一画两旁线上的沙粒稳定下来,才有线条可以看出。这样的线条,两边是有进出的,不平匀的,所以包世臣说书家名迹,点画往往不光而毛,这就说明前人所以用‘锥划沙’形容行笔之妙,而大家都认为是恰当的,非以腕运笔,就不能成此妙用。”



[图片]怀素:《自叙帖》局部


他接着说:“凡欲在纸上立定规模者,都须经过这番苦练功夫。”又说:“但因过于内敛,就比较谨严些,也比较含蓄些,于自然物象之奇,显现得不够,遂发展为外拓。”


通过这一段论述,我们即可以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如锥划沙”的含义了,亦即心主腕运,笔急而意缓,行笔过程中用力取涩势,微微动荡着前进,其迹(点画)谨严,含蓄,不光而毛。


“如屋漏痕”,沈尹默先生在这里也作了充分的说明,他说:


“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于行草为宜。知此便明白大令之法,传播久远之故。……外拓法的形象化说法,是可以用‘屋漏痕’来形容的。怀素见壁间坼裂痕,悟到行笔之妙,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这觉得更为自然,更切合些,故怀素大为惊叹,以为妙喻。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所以书家取之,以其与腕运行笔相通,使人容易领悟。前人往往说,书法中绝,就是指此等处有时不为世人所注意,其实是不知腕运之故。……若不解运腕,那就一切皆无从做到。”



[图片]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图片]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通过这段论述,我们终于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屋漏痕的笔意形象和状态了,亦即“情驰神怡之际”,也就是灵感到来,“不能自已”的情况下,纵情挥洒所产生的翰墨淋漓、绚丽多彩的笔墨效果,其迹或如张怀瓘《书议》所说:“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可谓“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屋漏痕 ,从用笔的角度来说,是笔意中最高的意,笔法中最高的法,笔势中最强的势,运笔技巧中最难的技巧。可是,一经掌握,用笔之秘立破。这一点,古人早有定论,“书法以用笔为上”即解屋漏、运腕之秘,何患乎不能登堂入室哉!


然而,屋漏易识,腕运难辨,此中消息甚微。


以技巧论,点画之中无非是要达到笔力遒拔,且别具其逸宕之气。


没有腕提千斤的力量,就不可能达到笔力遒拔;没有雄强豪迈的气度和挥洒自如的精湛技巧,就不能产生豪纵逸宕的效果。


此全在笔力的雄沉和精熟的运腕技巧。腕非虚,则笔不灵;笔不灵,则画非是,而藏锋、沉着更是重要。



[图片]陆维钊:“ 天地乘龙卧,关山跃马过”


又,如印印泥,褚遂良曾对张彦远说:“用笔当须如印印泥。”其意思是,运笔须下笔有力,达到力透纸背,亦即藏锋和用力深入之意,其迹则沉凝浑厚,不尖不弱。王澍《论书剩语》云:“劲如铁、软如棉,须

知不是两语。使尽气力,至于沉劲入骨,笔乃能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软缓之谓。”刘熙载《艺概》中也有一段记载:永禅师书,东坡评以“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澹”。


这都是说,写字要用尽气力,写到沉着刚劲入骨的程度,而骨气深稳,笔画才能和畅,于是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丰富的变化才显现出来,可见,舒和是高度的沉劲,萧散、疏澹是精能之至的结果。

(原创整理编辑)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