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8 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 什么是糖尿病 ![]() 出现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FBG)在6.1mmol/L≤FBG<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在7.8mmol/L≤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 ![]()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下列一项或以上危险因素者,即可判定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1 有糖调节受损史:糖耐量减低史(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史(空腹血糖6.1~<7.0mmol/L) 2 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和/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 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4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5mg/dl(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00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5 静坐生活方式 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7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8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 9 年龄≥40周岁 10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 11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12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 ![]() 如何发现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典型症状 一多:怎么回事?近来小便特别多 二多: 特想喝水,腹胀难受还想喝 三多:吃得特别多,仍感肚子饿 一少:体重反而轻了不少 ![]() 即使未出现上述的典型症状也要 每年至少验一次血糖 ![]() 如何预防糖尿病 做到“四个一点” 健康知识多懂一点 油脂食物少吃一点 腿脚身体勤动一点 情绪心情放松一点 ![]()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居民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务。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 ![]() ![]() ![]() 得了糖尿病要怎么做 ![]() ![]() 饮食治疗 ![]()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关键是做到总量控制,也就是说不要吃得太多。同时要讲究各种食物搭配合理,品种多样。选择植物性食品为主,适当限制蛋白质,严格限制脂肪,烟、酒及含糖饮料,尤其是注意盐的摄入应限制在每天6克以内;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运动治疗 ![]() 根据个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骑行等,同时辅以每周2次肌力练习,如哑铃操等。糖尿病患者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时候进行,外出运动时最好带上饼干等零食,以防低血糖反应时应急所需。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或有运动禁忌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注意运动安全性。 药物治疗 在饮食与运动疗法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病情监测 ![]()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定期做心电图及眼底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健康教育 ![]() 糖尿病患者应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加强疾病自我管理,掌握饮食控制、血糖检测等技巧,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