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咨询“九层塔”/“九步功法”(七)

 tuzididie 2017-08-16
6层,思维方式的变革

婚姻咨询“九层塔”/“九步功法”(七)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前边提到了“水泥预制板”,说的是观念本身;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些预制板,是如何建构成房子(相对完整的一段思维)的。思维方式就是我思想之厦的建造工艺过程。

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信息论认知心理学)也可以说成是个体面对内外部刺激时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个体内部发生的对信息本身的摄入(选取,与注意有关)、编码(分类方式)、储存(记忆)、提取加工(推理演绎等处理,相当于电脑的CPU的逻辑运算,即思维本身,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以及输出(情绪、心理变化、行为、语言、参与互动等)各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心理预势(信念、偏见、情感状态、思维定势、注意力特点等)起到了认知的“自上而下”的参与感知合成的作用;它往往决定了另一条认知路线自下而上)的物理的、相对客观的信息被歪曲的程度,其健康发展水平,使得信息加工要么比较完备,稳定,扎实,充满生机,要么比较破碎,动荡,表面化,缺乏活力,导出与加工失当相关的不良情绪和有偏差的行为。比如,对人性的认识是善是恶;个人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倾向;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否有刻板印象作用或偏见,有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内心是否存在某种情结,如竞争意识下的嫉妒情结;又如不安全依恋的情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甚至决定思维方式的根基是否坚实。

信息加工中的预势,就是面对内外刺激时我们的心理准备状态。这个准备状态的好坏,几乎决定了思维这个大厦是否能合理地建筑起来而不倒塌。

不良的思维方式中,最常见的有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或称为“极端思维”);归因错误,如把多因素性相关或决定的现象,进行单一化的归因,这就是“片面归因”;归纳错误,如观察材料很不充实时就进行归纳,要犯“以偏概全”或“过度概括”的错;教条主义地把一些自己认为很美好的东西,拿来评价现实,在思维方式上,就叫“理想化”。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问题,还有“主观臆断”、“过度引申”、“夸大”、“缩小”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良思维方式在个体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歪曲认知,导致个体的相应的情绪、情感的不良变化。这样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图景(或称为世界图式”)产生畸变,因而会损害当事人的正常经验学习和人际关系。当然也就构成了心理咨询的一个关注重点。这些思维方式上的问题,通常无意识地运作于当事人的思维过程中,很难被觉察,更难被有效地检出,并加以修正了。因而这类问题基本上都处于无意识的心理层面上。

这种种思维方式上的问题,一方面归结为个人的心理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如“二分法”,就有可能与个体发展过程停滞于“分裂”防御机制阶段有关。),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个人在逻辑学学习、思维训练、科学认知上的基本素养不足等。解决此类心理横断面上的问题,颇有挑战性。一个基本学历相当低的咨询师,未能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很难胜任。

主观性(自上而下的认知路线)客观性(自下而上的认知路线——这是指信息是否“如其所是”地被加工而不被扭曲相关的两大因素。在情绪化状态下,由于投射的作用,我们往往会有选择地注意、理解(其实是赋予)信息对我们的意义,往往会干扰信息本身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我们所解读的信息失真于我们的主观意愿,被赋予了物理信号之外的有选择的可能也有严重偏差的意义。有时候丰富的信息被简单化了;有时候简单的信息被复杂化了;有时候中性的信息被负性化了,有时候中性的信息被正性化。监察两条不同的认知路线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并尝试在自我觉察的尽力分辨认知的来源,慎重地解读信息或刺激,就叫“认知整合”,它是认知自我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的思维,就是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过程思维,从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理解事物,如我的文章《从过程性理解婚外情》就是这样的视角。横向的思维,就是时间的“当下”发生的一切与事物相关的因素,都应考虑在对事物的认识之内。事物内部存在某种系统的相关性,事物作为一个(母)系统,必由一些子系统构成的,不能将一个子系统本身当成是一个孤立的认识对象来处理,而应当用系统化的、普遍联系的“关系视野”来加以认识。在关系视野下,相互作用的观点(即互动,相互影响,决定)被突显出来,防止将环型因果深化为线性因果。纵横两方面结合构成了“问题域”,它还可能意味着问题处理的资源条件、限制、边界条件等。总之是全面系统地加以考查,才能让认知更有可能导出一个准确、合理、建设性的结果。这种处理就叫“认知系统化”。

维度思维类型思维——作为二分法的一种破解手段,学会在类型思维中,进一步细化、分化,将会加深事物认知有促进作用。认知时,如果将维度引入,就如认识事物的不同方面,再合成整个事物,要比简单化强得多。举个例子,人格是什么?以三个维度来说,就是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这个模式就叫艾森克人格模型;如果用16个维度来认识,可以用“卡特尔16人格特质(因素)模型”来描述;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维度太多,描述是精细了;但可能维度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有内在的重复描述嫌疑;如果太少呢,又有失精细。当前比较公认的人格模型是五因素人格模型,或“大五模型”。

破解二分法思维在语言上的表现,比如说“重要”,我们可以精细来区分“重要”的程度——不重要,不太重要,不那么重要,比较不重要,比较重要,重要,相当重要,非常重要,万分重要,至关重要,无与伦比的重要……还可以加上其它的限定,如“对于我来说很重要”,“有时候看上去十分重要”,“说不定它并不是那么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显得重要”,“对于解决某一问题异常重要”,“不只是对我而且对其它人也不那么重要”。 “部分地”,“相当不错地”,“可能地”,“就某某意义而言”,“绝对地”,“毫无疑问地”,“经常地”,“偶尔地”,……这些副词都是可以用来修饰“重要”的。如此,就知道“重要”、“不重要”不可简单而论。这种处理称为“认知具体化”或“认知分化”。

同样地,我们说当我们用“爱”或“不爱”来思考时,是相当危险的。(附带说一说,“爱”是被说滥了的一个词汇,许多人并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用“爱”来传达的意思,往往被他人所误解。有时候这“爱”字,就成了沟通中的极大障碍,成了一个可以装乘万物的心理垃圾桶。这样说,我个人以为并不过分。)

量化——“好”与“不好”,“有”与“没有”二分法之间,可能还有其它状态。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只用“及格”与“不及格”的描述,显然就是很粗糙的一个办法;而采用百分制,要强过它许多。这里的“百分制”就叫量化。量化处理,可以有效避免二分法。

我们非常容易把一些“常识”当成是真理不加怀疑地拿来作为自己逻辑演绎的前提。这样的推理过程,就因这前提条件的非科学性而失效了。此时的思维方式,就叫“浅显化”或“肤浅化”了,有失严谨。再比如,许多人会把“大多数人如何如何”,作为自己思考的参考框架,这样的思维,落入了另一个陷阱,前边说过,叫“媚俗”或“庸俗化”。这些倾向会干扰我们认知的客观性。殊不知,很多时候,“大多数”不过意味着平庸,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思维或认知方式的变革,涉及到了哲学。与之相关的,还有几个综合性的横向科学,过去称为“三论”,即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在后现代哲学体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认知变革有关,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学习参悟,以引发个人自我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是一般人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更是作为一个咨询师的必修课。认知或思维方式涉及到了相当有深度的问题,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是否能朝向更多精神自由的方向发展,应当引起咨询当事人与咨询师双方共同的高度重视。

6层,思维方式的变革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前边提到了“水泥预制板”,说的是观念本身;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些预制板,是如何建构成房子(相对完整的一段思维)的。思维方式就是我思想之厦的建造工艺过程。

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信息论认知心理学)也可以说成是个体面对内外部刺激时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个体内部发生的对信息本身的摄入(选取,与注意有关)、编码(分类方式)、储存(记忆)、提取加工(推理演绎等处理,相当于电脑的CPU的逻辑运算,即思维本身,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以及输出(情绪、心理变化、行为、语言、参与互动等)各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心理预势(信念、偏见、情感状态、思维定势、注意力特点等)起到了认知的“自上而下”的参与感知合成的作用;它往往决定了另一条认知路线自下而上)的物理的、相对客观的信息被歪曲的程度,其健康发展水平,使得信息加工要么比较完备,稳定,扎实,充满生机,要么比较破碎,动荡,表面化,缺乏活力,导出与加工失当相关的不良情绪和有偏差的行为。比如,对人性的认识是善是恶;个人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倾向;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否有刻板印象作用或偏见,有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内心是否存在某种情结,如竞争意识下的嫉妒情结;又如不安全依恋的情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甚至决定思维方式的根基是否坚实。

信息加工中的预势,就是面对内外刺激时我们的心理准备状态。这个准备状态的好坏,几乎决定了思维这个大厦是否能合理地建筑起来而不倒塌。

不良的思维方式中,最常见的有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或称为“极端思维”);归因错误,如把多因素性相关或决定的现象,进行单一化的归因,这就是“片面归因”;归纳错误,如观察材料很不充实时就进行归纳,要犯“以偏概全”或“过度概括”的错;教条主义地把一些自己认为很美好的东西,拿来评价现实,在思维方式上,就叫“理想化”。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问题,还有“主观臆断”、“过度引申”、“夸大”、“缩小”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良思维方式在个体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歪曲认知,导致个体的相应的情绪、情感的不良变化。这样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图景(或称为世界图式”)产生畸变,因而会损害当事人的正常经验学习和人际关系。当然也就构成了心理咨询的一个关注重点。这些思维方式上的问题,通常无意识地运作于当事人的思维过程中,很难被觉察,更难被有效地检出,并加以修正了。因而这类问题基本上都处于无意识的心理层面上。

这种种思维方式上的问题,一方面归结为个人的心理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如“二分法”,就有可能与个体发展过程停滞于“分裂”防御机制阶段有关。),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个人在逻辑学学习、思维训练、科学认知上的基本素养不足等。解决此类心理横断面上的问题,颇有挑战性。一个基本学历相当低的咨询师,未能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很难胜任。

主观性(自上而下的认知路线)客观性(自下而上的认知路线——这是指信息是否“如其所是”地被加工而不被扭曲相关的两大因素。在情绪化状态下,由于投射的作用,我们往往会有选择地注意、理解(其实是赋予)信息对我们的意义,往往会干扰信息本身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我们所解读的信息失真于我们的主观意愿,被赋予了物理信号之外的有选择的可能也有严重偏差的意义。有时候丰富的信息被简单化了;有时候简单的信息被复杂化了;有时候中性的信息被负性化了,有时候中性的信息被正性化。监察两条不同的认知路线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并尝试在自我觉察的尽力分辨认知的来源,慎重地解读信息或刺激,就叫“认知整合”,它是认知自我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的思维,就是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过程思维,从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理解事物,如我的文章《从过程性理解婚外情》就是这样的视角。横向的思维,就是时间的“当下”发生的一切与事物相关的因素,都应考虑在对事物的认识之内。事物内部存在某种系统的相关性,事物作为一个(母)系统,必由一些子系统构成的,不能将一个子系统本身当成是一个孤立的认识对象来处理,而应当用系统化的、普遍联系的“关系视野”来加以认识。在关系视野下,相互作用的观点(即互动,相互影响,决定)被突显出来,防止将环型因果深化为线性因果。纵横两方面结合构成了“问题域”,它还可能意味着问题处理的资源条件、限制、边界条件等。总之是全面系统地加以考查,才能让认知更有可能导出一个准确、合理、建设性的结果。这种处理就叫“认知系统化”。

维度思维类型思维——作为二分法的一种破解手段,学会在类型思维中,进一步细化、分化,将会加深事物认知有促进作用。认知时,如果将维度引入,就如认识事物的不同方面,再合成整个事物,要比简单化强得多。举个例子,人格是什么?以三个维度来说,就是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这个模式就叫艾森克人格模型;如果用16个维度来认识,可以用“卡特尔16人格特质(因素)模型”来描述;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维度太多,描述是精细了;但可能维度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有内在的重复描述嫌疑;如果太少呢,又有失精细。当前比较公认的人格模型是五因素人格模型,或“大五模型”。

破解二分法思维在语言上的表现,比如说“重要”,我们可以精细来区分“重要”的程度——不重要,不太重要,不那么重要,比较不重要,比较重要,重要,相当重要,非常重要,万分重要,至关重要,无与伦比的重要……还可以加上其它的限定,如“对于我来说很重要”,“有时候看上去十分重要”,“说不定它并不是那么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显得重要”,“对于解决某一问题异常重要”,“不只是对我而且对其它人也不那么重要”。 “部分地”,“相当不错地”,“可能地”,“就某某意义而言”,“绝对地”,“毫无疑问地”,“经常地”,“偶尔地”,……这些副词都是可以用来修饰“重要”的。如此,就知道“重要”、“不重要”不可简单而论。这种处理称为“认知具体化”或“认知分化”。

同样地,我们说当我们用“爱”或“不爱”来思考时,是相当危险的。(附带说一说,“爱”是被说滥了的一个词汇,许多人并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用“爱”来传达的意思,往往被他人所误解。有时候这“爱”字,就成了沟通中的极大障碍,成了一个可以装乘万物的心理垃圾桶。这样说,我个人以为并不过分。)

量化——“好”与“不好”,“有”与“没有”二分法之间,可能还有其它状态。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只用“及格”与“不及格”的描述,显然就是很粗糙的一个办法;而采用百分制,要强过它许多。这里的“百分制”就叫量化。量化处理,可以有效避免二分法。

我们非常容易把一些“常识”当成是真理不加怀疑地拿来作为自己逻辑演绎的前提。这样的推理过程,就因这前提条件的非科学性而失效了。此时的思维方式,就叫“浅显化”或“肤浅化”了,有失严谨。再比如,许多人会把“大多数人如何如何”,作为自己思考的参考框架,这样的思维,落入了另一个陷阱,前边说过,叫“媚俗”或“庸俗化”。这些倾向会干扰我们认知的客观性。殊不知,很多时候,“大多数”不过意味着平庸,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思维或认知方式的变革,涉及到了哲学。与之相关的,还有几个综合性的横向科学,过去称为“三论”,即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在后现代哲学体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认知变革有关,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学习参悟,以引发个人自我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是一般人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更是作为一个咨询师的必修课。认知或思维方式涉及到了相当有深度的问题,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是否能朝向更多精神自由的方向发展,应当引起咨询当事人与咨询师双方共同的高度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