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舡】朱卫平

 中网视人阿希 2017-08-16


小编说

    写写画画,本是趣事。只要您快乐高兴,管它身份水平、性别年龄。也只要您愿意,我们将尽情为您展示!







外师造化 内修笔墨——朱卫平的山水画


李蒲星/文




湖湘之盛,始于湘军。

所谓湖湘之盛,说的是湖南人造就了一百多年生香活色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所谓始于湘军,说的就是湘军崛起于晚清,却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天下家国的担当与抱负。


















双峰之盛,始于憨山。

所谓双峰之盛,说的就是湘中偏僻县双峰的书画艺术收藏创作热潮持续高潮,不仅远远走在同类区域前列,即使是较发达的城市亦不可及。所谓始于憨山说的是这一切都是已故双峰画家王憨山及其艺术效应带来的。

消费刺激生产,双峰的书画热潮使小小的县城涌现出不少书画艺术创作者,山水画家朱卫平就是其中之一。一个经济并不那么发达的县级城市,能够养活几个以书画为业的人,这既是书画家的艺术水平获得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也是县城良好文化艺术环境的结果。朱卫平不仅是生活居住在双峰,而且是双峰县城屈指可数的职业画家之一,他的生活他的山水画创作,都可以视为书画双峰现象的一个案例。





(横向观看此组图片)▼





朱卫平是双峰永丰镇人,自幼喜好涂抹。1996年巧遇双峰籍山水画家黄定初,遂专心于山水。在老师指导下边临摹边写生,逐渐步入山水正道。2004年至2005年期间他又南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山水,受业于刘书民教授等人,画艺日益提高。  

在清初四王四僧金陵八家之龚贤后,中国传统山水画以显颓势近二百年,直到民国以降,由于西画传入的影响与刺激,中国山水画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再创辉煌,大字林立。也正是近现代山水画的极度辉煌,使当代山水画家心存敬畏。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回归大背景下,山水画创作渐形成了严守古典的主旋律,强调笔墨语言的正宗大道。黄宾虹先生于是成为众多山水画家临研习仿的新古典新传统。如果我们称之为“黄派山水”,可谓人多势众,兵强马壮。

朱卫平也是“黄派山水”队伍中一员。“无笔墨不足以论国画”是黄宾虹先生的名言,既是他艺术思想观念的核心,也是他艺术创作实践的核心。经过数十年的深思与实践,黄宾虹形成一整套足以示范后人的“笔墨技法”。所谓“黄派山水”,首先是掌握这一套黄氏笔墨技法。其要旨是以书法用笔的“写”代替传统山水的皴擦,在此基础上再施以积墨法。十几年的山水画创作,朱卫平始终以这种“黄氏笔墨法”为自己艺术创作实践的基本准则,进而奠定了自己山水画扎实的笔墨基础。                

 在黄宾虹的艺术美学思想里,崇尚的是“生”和“野”。篆书中他以甲骨文为高,而以规矩平正的秦篆为次。正是这一指导思想使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同样呈现出“生”和“野”的特征。粗头乱服,恣意肆为,常常笔墨不分,浑厚苍茫一片。正是这样的艺术特征,使黄宾虹生前少有知音。黄门最得意的弟子李可染在研习老师的笔墨时也放弃了“生”和“野”。当代以龙瑞为代表的黄派山水画家中,绝大多数人也自觉地摒弃了“生”和“野”。或许是天性使然,朱卫平在临习黄宾虹的笔墨时,竟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黄氏笔墨的“野”趣“生”趣。 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血色棋盘岭》可为代表。













因为黄宾虹将笔墨推崇发挥到了极致,因而山水画的其它审美元素就被他有意无意弱化。也因为他的笔墨高度无以复加。遂使旁人对他山水画的其它方面也视而不见。然而,黄宾虹的学习者、追随者却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正是这些方面的差异,也就使看似千篇一律的黄派山水画显示出某些个性。朱卫平的山水画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面气势开阔、深远、可见出画家为大山水胸襟与气度。在这一点上,朱卫平不同于黄派许多画家,而仿佛有五代宋人的山水美学倾向。因为要画出山势的起伏、深厚、辽阔、浩荡,也就不得不放弃黄宾虹山水的平面化,从而使画面图像呈现出明显的平远、深远、高远浑然一体的气势。二是试图将黄氏笔墨形式与山水的自然物境相结合。



















新中国山水画走的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道路,“生活气息”是山水画最主要的艺术校准之一。虽然新时期以来受“自我表现”的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但“艺术反映生活”“外师造化”依然是中国美术主旋律所倡导的。在这一点上,朱卫平一直是深受主旋律观念影响的。他生活的湘中地区,山高林茂,正是山水画家写生的好去处。特别是自然山势的绵延层叠,决定了画家雄浑苍茫的艺术品格。为了突出山势的高耸绵延之势,朱卫平擅长在山脚山腰间描绘民居小屋,在对比中突出了山的高大、雄伟气势。一幅《测水春艳图》堪称代表作。这是一幅既浑然一体而颇有视觉张力,又刻画细致入微不乏精妙的作品。特别是以深远法画出中景环绕山脚的河流,集高远深远于一画,尤为难得。《秋赋山高图》、《秋云初访》、《稍息亭》、《车架山居图》等作品都是朱卫平大山大水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以高远为基准,气势雄伟,令人想到范宽《溪山行旅图》所追求的审美品格。无论是树木、山石、房屋都刻画细致,足显精微,体现了画家对致广大尽精微传统山水美学的艺术追求。虽然如此,但黄氏笔墨趣味依然清晰可见。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朱卫平不仅为图把宋人山水的气势,黄氏山水的笔墨,家乡山水的形神融为一炉,还力图将自己对湖湘文化的某些思考融入到创作中。《退走衡州》《曾国藩九峰山听劝》《王船山困隐车架山》《邓显鹤凭吊白石峰》等作品,看上去不过是一幅普通山水画,却通过人物的点缀,融会了近代湖湘文化的典故。这种山水画的创作思维仍然来自于古代传统如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就是以历史典故人物融入山水画之中。朱卫平将自己的这一特征称为湘军文化系列山水画。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画家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包括仇英山水画中的人物,进一步强化历史人物在画中的作用,相信会有更进一步的成果出来。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朱卫平不仅为图把宋人山水的气势,黄氏山水的笔墨,家乡山水的形神融为一炉,还力图将自己对湖湘文化的某些思考融入到创作中。《退走衡州》《曾国藩九峰山听劝》《王船山困隐车架山》《邓显鹤凭吊白石峰》等作品,看上去不过是一幅普通山水画,却通过人物的点缀,融会了近代湖湘文化的典故。这种山水画的创作思维仍然来自于古代传统如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就是以历史典故人物融入山水画之中。朱卫平将自己的这一特征称为湘军文化系列山水画。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画家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包括仇英山水画中的人物,进一步强化历史人物在画中的作用,相信会有更进一步的成果出来。

















中国山水画固然以雄伟气势为审美正宗,但小景山水同样是中国山水画不可或缺的传统。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家大笔挥洒的气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小景山水的创作同样是衡量山水画家艺术水平的尺度之一。朱卫平也懂得这一道理。在集中创作大幅的同时,也画了不少小幅山水,虽然审美趣味与大山水有所不同,但笔墨更显精微。

对于当代山水画家而言,造化和传统是两本终生要读的大书。李可染先生印语自谓“白发学童”,说的就是这两本书是需要终生学习的。一味地在纸上涂抹,很快就会能量耗尽,希望朱卫平认真理会,这样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卫平,男,湖南省双峰县人,师从湖南省书画研究院山水画家黄定初先生,2004年至2005年入学广州美术学院,研修国画山水专业,受学于刘书民等著名教授。20023月加入湖南省美协。职业山水画家。



          电话:0738-81891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