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绅士---旧时中国对有势力有名望的人的称呼

 cocosyl 2017-08-16

中国古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绅士即是其中一个特定等级阶层的称谓。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绅士

  • 外文名称

    Gentlemen

定义

在中国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名望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209。

中国绅士的装束主要体现在衣带上:使用宽大的丝帛质地的束腰带——“绅”。“绅”字从糸从申,申亦声。“绅士”就是以宽大的帛带作为已婚标识的候补官员,即“绅”的作用相当于西方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的婚戒。古人很重视从已婚人士中选拔官员,因为当过家的人才知道油盐柴米的珍贵。国在本质就是家。有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所以中国绅士就是政府的候补官员。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是为记,与会题咏诸人及同城绅士、会首姓名,镌于碑阴,俾后之君子有所稽考云。”绅士绅士

 古代绅士

中国古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绅士即是其中一个特定等级阶层的称谓。

「绅」,本是表示等级身分的一种服饰,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的大带,「古之仕者,重绅插笏(音忽)。」由绅的涵义引申为「束绅之士」,简称为「绅士」,并进而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分的士大夫阶层。

但古代士大夫仅指当官的读书人。随著科举制度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谋取功名的读书人不断增多,很多人虽然取得功名身分,却不能为官。所以,人们就把那些不曾为官的科举士子统称为「士」。当时,绅与士有著本质的区别。到了近代,这种区别逐渐消除,无论当官不当官,一概称之为「绅士」。

在近代社会中,绅士有著特殊的地位,非官而近官,非民而近民,是高於平民的一个封建等级阶层;甚至男士行谊得体,彬彬有礼,也称绅士。

 绅士发展

在明清时代的中国绅士(又称士绅缙绅乡绅)一词是指地方乡里上的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人,一般多是指至少拥有基层的科举头衔,(秀才生员)以上的人物。

从明代中叶起,绅士阶级在中国社会和历史的舞台上开始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绅士通常拥有基层的科举头衔,(秀才生员)以上的人物,这种头衔既可以通过考试取得,也可以通过出钱购买(即“捐生员”)。一但取得这种头衔,绅士的全家都会被纳入到绅士阶级当中。小说《儒林外史》描写到范进中举以后,当地绅士前来攀亲,要把范进纳入到绅士阶级的范畴中去。当绅士在朝为官时,称为官绅,捐来的生员、举人,称为商绅。绅士可以在朝为官,也可以是候补或者退休的官员。由于绅士至少要有基层的科举头衔,而科举头衔无法世袭,因此绅士阶级不具有世袭性,故而绅士也从未像欧洲的贵族或者唐代的世族那样成为一种种姓

晚明时由于君主专制力量减弱,绅士成为极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并且绅士逐步取得了农村中的控制权。清代前期通过残酷的文字狱手段使绅士力量受到压制,但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不得不仰赖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绅士控制局面,此后绅士的权势越来越大。

除商绅以外,绅士以地主为多。很多绅士在收地租的同时也从事发放高利贷业务。在农村中,绅士总是有一定的特权,例如可以优先承包造桥、修路一类的政府的公共工程。

绅士阶级以儒教为自己的信仰,绅士对于维护地方风气和社会对于儒教的信仰具有极大的作用。绅士同时还是政府和居人之间的中间人,绅士们一方面帮助官员统治地方,一方面替人民向官方争取权益,但也有不少“劣绅”利用此一地位从中取利、鱼肉乡民。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绅士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杨乃武案时诸多浙江绅士联名向北京告冤,在京的浙江籍官员也积极协助。

绅士阶级对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清政府出卖川汉路的企图引发了入股川汉路工程的四川绅士们的强烈反弹,此后湖南等地的绅士宣称湖南要独立,停止向北京缴税。清末农村政权完全依靠绅士维持,清政府无法对农村进行实质有效的管理,对清政府失望的绅士们任由革命刊物流传,加速了清政府的覆灭。当革命爆发时,商绅阶级纷纷劝告清政府旧的统治机构宣布独立,倒向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以后,绅士的权势日益扩大,到清末绅士们完全控制了县级行政机关蒋介石对于这种情形非常不满,南京国民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打击绅士阶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