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家精要丨徐彬:“闪电穴”的探索及应用

 幻圆 2017-08-16


作者简介

徐彬,男,辽宁省绥中人,生于1928年。十四岁起拜师学习中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曾先后四次参加中国医疗队赴阿尔巴尼亚、北也门、科威特等,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近十万人次的患者。曾撰写了二十多篇针灸学术论文,曾任辽宁省中医学会理事,绵州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绥中县中医院院长、到主任医师。

“闪电穴”的探索及应用

——徐彬临证经验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1
上闪电穴

上闪电穴是徐氏在长期针灸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以疗效显著,针感像闪电,又因其位于身体上部,因而命名为上闪电穴。


(1)位置:在喉头结节正中旁开3寸(手阳明大肠经扶突穴),向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头肌的后缘,相当于从耳垂端向下引垂直线和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处。正坐位取穴。


(2)针刺手法:用1.5寸32号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准穴位,用触针法徐进、浅刺,一般不超过5分深(不宜深刺),然后用雀啄法,针尖向病灶,针感麻至手指尖部为有效,不留针。


(3)注意事项:①首先应消除患者因针感大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②局部(患处)有红肿变化、骨折及肌肉损伤者,不宜针刺。③妇女妊娠和严重的风心病患者,不宜针刺。④针后个别患者在胸背部留下针感,自觉呼吸困难,遇此情况,应在原穴位上重新针刺。针感一定达到原遗留针感处,马上提针,原遗留针感即可消失。⑤针后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手脚沾凉。


(4)临床运用:自1967年发现闪电穴以来,至1981年为止,曾总结治疗肩胛痛、胸背痛和上肢扭伤等病症264例,其中痊愈133例,显效122例,有效9例。如社员王XX,男,56岁。患右上肢疼痛,抬举困难二年多,不能参加劳动,久医不愈。经针刺“上闪电”穴二次即痊愈,已能参加劳动。


2
下闪电穴

下闪电穴亦是徐氏长期针灸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以其位于下肢,疗效显著,针感象闪电,因而命名为下闪电穴。


(1)位置:在第二十一椎旁开6寸(尾骶四椎旁开6寸),是太阳膀胱经秩边穴外3寸处,与秩边穴和环跳穴形成三角形。即在臀中肌、臀小肌、坐骨大切迹的边缘。


(2)取穴体位:直立位。患者站在平髋高的物体前躬腰,头向下倾,两足叉开,距离30cm,两小腿向后用力,同时让患者两手支撑在物体上,臀部肌肉放松,站稳,选准穴位,即可施针。另外,特殊情况亦可采取俯卧位。


(3)针刺手法:用4~6寸28〜30号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准穴位,用触针法徐进、深刺提插(稍向内斜刺)重刺激,一般3〜4寸深为宜,针感麻至足跟和足尖部有效,不留针。


(4)注意事项:①首先应消除患者因针感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②局部(患处)有红肿变化、骨折及肌肉损伤者,不宜针刺。③妇女妊娠和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针刺。


(5)临床运用:①该穴自1967年被发现以来,至1981年为止,曾总结治疗腰扭伤518例,绝太多数患者针刺2〜3次即获痊愈和显效。此外对下肢瘫痪、麻痹,风湿症和坐骨神经痛等均有较显著疗效。②该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阴和足三阳经脉的循行线上,根据临床观察,针刺新环跳穴、环跳、秩边的疗效均无法代替下闪电穴。如患者汪XX,男,30岁,因扛一袋粮食,摔倒在石头上,当时腰部疼痛难忍,不能动弹。曾在当地医院住院四天,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于1971年9月14日,用担架抬到县医院,经外科及X光检査,无腰椎间盘脱出和骨折等异常改变,确诊为“腰扭伤”。经针“下闪电”一穴后,患者痛苦感立刻消失。经随访至今已十多年未犯。


二、医案选


例1:中风(脑血栓形成)


门XX,男,49岁,军队干部。

患者在开大会作报告时,自感身体不适,说话吐字不清,口歪斜,左侧肢体麻木不灵活,眩晕,欲倒,当即抬送医院。检查:血压140/100mmHg,表情淡漠,轻度语言障碍,舌体不正,吐字不清,流诞,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上肢只能抬起10cm,不能上举、外展和持物,下肢运动消失,左侧肢体深反射均较亢进,浅反射迟钝,未引出其它病理反射。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脉症合参,证属中风。盖因中气久虚,烦劳心脾,气机紊乱,清窍受阻,四末失养。治宜通经活络、逐风祛邪。


处方:上、下闪电穴,曲池、外关、合谷透后溪、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头针上、中、下运动区。


治疗经过:用触针法徐进、深刺、直刺或斜刺,同时行提插、震颤、雀啄法,对上、下闪电穴强刺激,使针感放散到上、下肢及其趾尖和手指尖处,能让患者瘫痪的肢体抬高或抽动。一般留针15〜2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后,手举过头,腿跛行纠正。第二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肢功能恢复。之后随访几次,工作、跑步、持物如常人。


【按】对偏瘫的治疗,主选上、下闪电穴,开始采用强刺、重泻的行针手法,在于驱逐手足三阴三阳经络之邪气,以祛邪为主。因人的体质上的差异,对体虚患者,或是兼有血压过高,精神紧张的患者,刺激不宜过重。


例2:痿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阿里,男,5岁。北也门人。

患儿因发烧后右侧下肢不能走路,臀及右下肢肌肉轻度痿缩,患肢发凉无力,膝关节轻度屈曲,足稍下垂,足跟不着地,足向外翻,走路经常跌跤。经几个医院检查与治疗,诊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右下肢麻痹,合并足下垂、足内翻。证属热邪伤津,阴虚内热,筋脉失养,宗筋弛缓。治以调脾胃,润宗筋。


处方:上、下闪电穴,曲池、外关、合谷、髀关、足三里、阳陵泉、殷门、箕门、解溪、三阴交、肩髎、落地、太溪、昆仑、合阳、大椎。


治疗经过:用触针法进针,用补法和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或留针20分钟,或配合电针。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八个疗程,患肢或肌肉已恢复正常,能任意行走,活动恢复正常,痊愈。


【按】徐氏曾治疗了50例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次数最少的5次,最多的80次。治疗后,痊愈5例,基本痊愈1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徐氏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把治疗痿症的取穴编成口诀:“麻痹主治穴,上肢上闪电。肩髎配曲池,合谷加外关。下肢下闪电,三里、阳陵泉。合阳三阴交,悬钟殷门全。速刺箕门穴,深深扎髀关。昆仑配太溪,足垂解溪安。外翻针内侧,外侧管内翻。每选五、六穴,电针效更显。”


例3:痹症

张XX,女,65岁,绥中县高合乡人。

患者因在一个月前受凉感冒后,感觉两下肢膝关节酸痛,步履不灵,后腰疼痛难忍,在乡卫生院治疗无效。辨证为风寒侵袭,闭阻经络。治以袪风散寒,宣通气血。


处方:下闪电穴、阳陵泉、阴陵泉、殷门、肾俞。


治疗经过:进针后,用平补平泻法,开始加用电针,疼痛缓解后,停电针。每天1次。经7次治疗痊愈。


【按】徐氏曾治疗了100例痹症,痊愈35例,显效25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徐氏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把治疗痹症的取穴编成口诀:“腰腿风湿症,麻木步难行。主穴下闪电,配穴取二陵。殷门与肾俞,疼痛电针灵”。


例4:痹症(坐骨神经痛)

候赛因,男,66岁,北也门人。

患着因坐骨神经痛曾接受当地很多医院各种疗法的治疗,患处烙有数十块瘢痕,均未见效。经检查,左侧臀部至左下肢外侧,剧痛难忍,不能平卧,呻吟不止。辨证为风寒湿之气客于足太阳、少阳经,经气阻滞,不通则痛,治以舒筋活络,通经止痛。


处方:下闪电、腕骨、阳陵泉、昆仑。


治疗经过:触针法,徐进,深刺(直刺或斜刺),泻法。留针20〜30分钟。针刺1次后.疼痛减轻,一疗程后(10次),疼痛消除,坐卧及行走自如。


【按】徐氏治疗了4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痊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徐氏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编成口诀:“坐骨痛难忍,腕骨穴先针,强刺下闪电,阳陵与昆仑。”

读而思

duersi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