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遇到水下断崖怎么办?

 pgl147258 2017-08-16


潜水艇工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潜艇发明家从鱼那里得到了启发,发现鱼 是靠体内的鱼鳔来控制沉浮的。鱼在水中的浮力是鱼的身体所排幵的海水体积 和海水比重的乘积,而海水比重是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的。

大海越深,海水的 压力就越大,比重也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鱼鳔就起到调节鱼体比重的作 用。鱼要上浮时,鱼鳔就膨胀,体积变大,鱼体比重相应变小,当鱼体比重小 于海水比重时,鱼就浮出水面了。

当鱼鳔压缩时,体积就小,鱼体比重相对增 加,鱼体比重大于海水比重,鱼就下潜了。鱼体比重和海水比重相等时,鱼就 停留在水中。 科学家们把鱼体上浮下潜的奥秘应用到潜艇的制造上来。要使舰船上浮下 沉,关键就在控制浮力。

人们把潜艇的壳体做成双层。外壳是非耐压壳体,里 面是固壳,是用耐压钢材焊接而成。这两层壳体之间就是浮力舱,它好比是鱼 体内的鳔。当浮力舱注水时,艇体重量增加,超过海水比重,潜艇就下沉了。

浮力舱排水充气,艇体浮力增加,比重小于海水,潜艇就浮了上来。潜艇上的 升降舵、推进器,就好像鱼的胸鳍和尾鳍,保持了潜艇在水中的各种状态。 潜艇上的浮力舱又叫压载舱,由许多舱室组成,以舱室注水多少来控制潜 艇下潜的潜水深度。

如要速潜时,便打开所有浮力舱的阀门,往里同时注水,潜艇就很快地下沉了。 潜艇有装在艇首的水平舵和装在艇尾的艉水平舵两个舵。

当潜艇下潜时, 首舵向下倾,而艉舵则向上翘,这样艇首朝下,潜艇便下潜;潜艇上浮时,首 舵向上翘,艉舵向下倾,这样艇首就朝上,潜艇便浮了上来。潜艇水平舵的原 理,跟鱼体上的胸腹鳍和尾鳍道理是一样的。

常规潜艇的动力有两种。在水面航行时,靠柴油机作动力。当潜水艇在水 下航行时,由于它跟水面的空气完全隔绝,这时的动力主要靠蓄电池来提供电 动机的电源。

所以潜艇上装有数百块电池,分成组,藏在底层舱里。当电池快 要用完时,潜艇就得浮出水面,改用柴油机作动力,同时给电池充电,为下一 次水下航行准备。

由此,不难看出,因为受到电池电能的限制,常规潜艇一个 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遇到水下断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