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 检查技术——颅脑检查

 亳州不薄 2017-08-17



颅脑常规检查要求如下:


        扫描前准备:去除扫描区域表面(头颅表面)所有金属物及异物;

        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左右对称;

        扫描范围:从基线扫描至颅顶;

        扫描基线:多选用听眦线(即外眦于外耳道的连线)

        扫描条件:120KV;150MAS-180MAS;儿童100MAS-120MAS;

        层厚:5mm或10mm;层间距:5mm或10mm;

        扫描方式:横轴位非螺旋螺旋扫描;

        重建算法:头窗算法,如需观察颅骨情况,需进行骨算法重建。

        照片要求:头窗(如有需要包括骨窗),需包含定位像。


  增强扫描要求如下:


        需要做增强扫描时,检查前禁食4h,不需禁水,签署知情同意书。建议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注射流率2.5ml/s-3ml/s,总量50ml,注射完成后确定扫描。扫描条件和参数同轴位平扫。


        检查结束后,观察20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


颅脑CT血管造影要求如下:


        扫描前准备:去除扫描区域表面(头颅表面)所有金属物及异物,检查前禁食4h,不需禁水,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剂应用:建议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及后续注入50ml生理盐水。注射流率4ml/s,总量80-100ml,、注射开始后在受检者靶血管(一般监测颈内动脉)强化达到相应阈值示开始扫描。颅脑血管动脉成像扫描完成后10s-15s颅脑静脉血管成像扫描,或者监测颈静脉CT值达到相关阈值示开始CT静脉血管成像扫描;如需观察脑血流灌注情况,则行颅脑血流灌注检查,其要求详见附录A;

        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左右对称;

        扫描范围:从基线扫描至颅顶;

        扫描基线:多选用听眦线(即外眦于外耳道的连线)

        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方式,螺距1.0;

        图像后处理所用横断面图像层厚:≤2mm;

        重建间隔:50%;

        重建算法:软组织算法;

        图像后处理:层厚≤2mm;观察横断面,进行三维重建,血管容积再现、最多密度投影观察动脉全长;

        照片要求:横断面层厚5mm摄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其中容积再现像需多角度旋转;

        检查结束后,观察20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


鞍区薄扫、重建要求如下:


        扫描前准备:去除扫描区域表面(头颅表面)所有金属物及异物,如需增强扫描,检查前禁食4h,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增强扫描要求如下:


        a) 需要做增强扫描时,检查前禁食4h,不需禁水,签署知情同意书。建议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注射流率2.5ml/s-3ml/s,总量50ml,注射完成后确定扫描。

        b) 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左右对称;

        c) 扫描范围:基线向上,包全鞍区及相应病变范围;

        d) 扫描基线:多用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于外耳道的连线);

        e) 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方式,螺距≤1.0

        f) 图像后处理所用横断面图像层厚:≤2mm

        g) 重建间隔:50%;

        h) 重建算法: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

        i) 图像后处理:横断面多平面重组层厚≤5mm,软组织窗及骨窗冠状面及矢状面多平面重组层厚≤2mm;

        j) 照片要求:骨窗和软组织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相,需包含定位像及定位线;

        k) 检查结束后,观察20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