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要不要读红楼

 圆角望 2017-08-17

一放暑假,就有朋友来问,要不要给孩子读红楼,老师建议读四大名著。我第一反应是,当然不要啊,别说五年级十一岁的男孩,就是二十一、三十一岁的男性,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来看,也都不爱读红楼啊。这两天又有朋友问,可不可以读青少版,我诧异,红楼还有青少版?她说有,某套“新课标”里的改编本。我说:那就没法看了吧。果然,她试读了几页,说看不下去。孩子的暑假作业,本来打算参观曹雪芹故居,只好换题目了,去老舍故居。

四大名著的名头真是好,现在的孩子也真是幸福,那么小小年纪就被提醒要读。可是我真心认为,小学生不适合读红楼。首先,里面表现的思想情感、传达的人生哲学,都不是十一岁的娃能理解的,虽然宝黛出场的人设,都是五六岁。但五六岁的娃娃,不去弄青梅、骑竹马,初次见面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分明十来岁口吻。随后的种种情愫,就直奔十五六去了。而那些“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感悟,也只有三十岁以后人才能领会吧。人过三十,年龄区别的意义已经不甚分明,但十来岁前后,还真是一岁有一岁的心智。三年级孩子和五年级不一样,五年级和初一,也不一样。天才的孩子我只见过一个,有次在少年宫等乐乐下课,旁听一位妈妈夸自己女儿:四年级就读完了四大名著,五年级就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当时羡煞,但那是“人家的孩子”,我也只是听听而已。

还有,红楼能不能改编?当然能,二百多年来,据此改编的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大鼓、子弟书多了去了,也不乏成功之作。但是,越剧红楼就是越剧,87红楼就是电视,没有一样能取代红楼文本,就像唐诗不可转译。硬译也可,其间的损失,不可以道里计。谁读谁知道。

比如宝玉听罢葬花吟的那几句:“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这几句如何改写?再比如黛玉吃了闭门羹:“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改成“黛玉就开始哭鼻子”?

清末俗曲稿本《宝玉探病》里,开头几句这样:“什么人留下的半部红楼梦,列位不知洗耳听。林黛玉是上方紫芝草,贾宝玉汲水童儿叫神瑛。”写黛玉病状:“脸蛋儿一边发青一边紫,嘴唇儿一个白来一个发红,杏子眼一个眯缝一个闭,鼻孔一边出气一边哼。”写叮嘱宝玉:“倘若奴家身死后,你与我买上口木棺灵。将奴家抬在荒郊外,深深与我刨上个坑。”什么忌讳都不顾了。其实所有改编,都是编者自己的模样,与红楼无关,所以红楼文本重要。其他小说,这个特点不明显,三国水浒,都是越讲越热闹。

我们喜读红楼,喜欢它的文字,无非因为我们养成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古典的审美趣味。在我们贫乏的成长求知年代,文字差不多是唯一与外界有效联系的媒介。但作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孩子,他们不是这样,媒介太多了,不需要这种阅读限制。所以我给孩子荐书的原则是,所有能找到的,都堆给你,想读什么,自己拿。

不读也没关系。他们注定会有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