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晚年辞官,却开明代狂草先河!

 hongzhuanyidui 2017-08-17


作为公认的吴门画派先驱,刘珏的书法之名却为掩盖。


有文章指出,“刘珏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工五言诗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刘珏喜欢写狂草,其草书开明代狂草先河。


刘珏(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宣德中,苏州知府况钟举为吏,不就,得补生员,正统三年(1438)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卒年六十三。


此中有一段流传的佳话,刘珏五十岁时厌恶了官场,于是辞官不做了。同僚问其何故,刘珏赋诗曰:“牧子驱牛去若飞,免教风雨湿蓑衣。回头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归。”同僚亦感泣挂冠去。


明 刘珏《草书歌行》手卷 纸本 成交价782万元


近墨堂法书丛刊(第一辑)刊出目前传世仅见的刘珏书法手卷——《草书歌行》,全卷二百多字,长六米有余,体现出刘珏辞官后晚年的大草水准。近墨堂认为,“将其置于前期任何一位以草书擅名的书家面前都毫不逊色。”


此件《草书歌行》书于成化戊子(1468)七夕节前二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烈的节奏感使草书作品产生出运动力和冲击力。书法的点画线质表现其弹性产生运动力,运动的返急产生冲击力,在这一点上刘珏成功地将力运用到书法点画的变化上,使笔在绢、绞、纸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顿挫、仰侧、奇崛、突变,使个性的张扬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一笔书,刘珏采用远大于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人作品的尺幅,给毛笔以更宽阔的书写空间,整幅气势如飞瀑直下,冲击涧鸣,又如轻风杨柳,炯娜多姿;充满着激情的用笔,如同少林武僧,有屈铁之力,挥棒生风。


二是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刘珏亦受时风影响,但能站在传统基础之上,破除旧有的模式,创建出一种崭新的恢弘博大的图式,使观者无不领略其艺术的震撼力。造势是刘珏书法的一个鲜明特点,如《草书歌行卷》,通篇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感觉,字势左右歌侧,笔致老辣,章法宕逸。刘珏在这一点上更向前迈了一步,进一步追求草书中险绝、突变、膨胀与内敛之势,我们似可听见字的点画在运动中阵阵作响。


三是墨象万千,酣畅淋漓。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使画面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趣味。刘珏从中国画中悟出用墨之道,并大胆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把涨墨之法发挥到极致。其作品的冲击力与用墨是分不开的,他书法点画的流动感也与用墨紧密相关。


四是刘珏的独特笔法。其笔法早年受二王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其笔法变圆转多变。刘珏在米芾笔法的基础上,进而夸张运用,激荡跳跃,方折劲挺。其次,刘珏书法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一反二王、米芾侧锋落笔,平匀铺毫的惯式,而发展为落笔成点,翻毫平辅运行的方法,或圆点,或方点,或侧点,与折角处突出的方折劲挺形态共同构成了刘珏的笔法特征,加上笔画的挺拔劲直,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从这首诗的创作状态分析,此诗是在一种醉态中写成。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正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苍茫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这种狂幻式的语言描写,与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态之中“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关。因此,这首诗的创作状况和李白大量写有酒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