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超声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cqk360 2017-08-17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倪卫东 张红 尹鹏 赵宜勇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221例。结果 全部介入超声分为3组:穿刺活检组156例,成功率98.7%;置管引流组54例,成功率98.1%;硬化治疗组11例,抽液成功率100%,有效治愈率90.9%。结论 介入超声引导准确、操作简便,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非手术条件下获取病理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关键词:超声;介入;临床应用

介入超声是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72年Hom和Goldberg首次使用有孔的穿刺探头进行活检,到1983年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下来。其特点是在超声实时监测和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抽液、注药等操作获得病理学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与手术相媲美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21例(包括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152例,年龄在31~75岁间,平均年龄45岁,其中穿刺活检156例(乳腺活检89例、淋巴结活检31例、肺肿物活检2例、腹膜后肿物活检4例、各种皮下肿物活检30例,胸腔积液(少量)置管引流30例,腹腔积液(少量)置管引流11例,心包积液置管引流8例(其中4例为血性积液),小腿血肿穿刺减压2例,肝脓肿置管引流3例,肝囊肿硬化治疗5例、肾囊肿硬化治6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血、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必要时的特殊检查项目,如有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需停药3天以上,再次复查凝血功能,与患者及时沟通,说明穿刺必要性,取得患者充分配合,穿刺探头及穿刺架用戊二醛浸泡10小时,根据穿刺部位不同,肿瘤大小及性质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穿刺针及引流管,目前,粗针穿刺活检已成为临床上乳腺、淋巴结、肝脏、肾脏、肺及胸膜、肌肉等病变常规检查方法。

1.2.2仪器及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及相匹配穿刺架,探头频率1~5MHz或3~9MHz,观察穿刺确定肿物大小、周围及内部血供情况,与周边组织浸润情况。先通过普通探头选定穿刺点,并用定位笔在体表做上标记,然后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探头上涂有藕合剂,然后套上无菌塑料套筒,用2%利多卡因局麻。


1.2.3穿刺方法 沿着穿刺点适当调节穿刺角度及深度,用手术刀在定位点上刺破皮肤,将穿刺针沿着引导线进针,当针尖达到肿物边缘时,激发穿刺枪或拔出针芯,进行取材,肿物穿刺活检根据肿物大小及性质,可选择15mm或22mm的取材范围,一般穿刺2~3针,最多不超过5次,进针次数增多会增加出血的概率。置管引流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穿刺针插入靶区,拔出穿刺针针芯,将导丝经穿刺针腔插入至靶区,并使之抵达适当深度,拔出穿刺针,导丝保留于体内沿导丝经皮插入扩张管,以扩松针道,拔出扩张管,沿导丝经皮插入引流管至靶区,并使之抵达适当深度,拔出导丝,引流管保留于靶区,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对囊肿抽液或硬化治疗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沿着已确定的穿刺路径进针,当针尖到达囊腔中心时,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抽液。抽吸过程中应尽量把针尖保持在囊腔的中心部位,以免针尖吸着囊肿壁,造成抽吸不尽。将最先吸出的一部分囊液留作常规、生化和细胞学以及细菌学等检查。如仅作诊断性穿刺,此时即可拔针。对囊肿硬化治疗,则继续抽吸,充分抽尽囊液,直至声像图上显示囊腔塌陷,无回声区再次确认穿刺针仍在囊腔内后,向囊腔内注入95%无水酒精,其注入量以抽出囊液量的1/4~1/5为度。囊肿巨大者应酌减或分次治疗。注入酒精保留3~5分钟后,重又抽出。切勿在囊肿内保留太多酒精,以免渗透到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退针前向囊内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或少量空气推净穿刺针管内残留的酒精,以预防或减轻酒精沿穿刺针道渗漏入腹腔,造成剧烈腹痛,然后插入针芯,并拔针。术后2~3小时后,再次复查穿刺区有无活动性出血,无不适则安返。

2 结果

穿刺活检组:156例,取材成功率98.7%(154/156),其中2例乳腺肿物在高频探头显示均匀实性低回声,3次穿刺活检均见组织学碎屑,后改为抽液,发现大量坏死组织。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30例,乳腺浸润癌20例,乳腺导管癌16例,乳腺增生症23例,淋巴结转移癌22例(腺癌14例、鳞癌8例),淋巴结核4例,淋巴瘤5例,皮下脂肪瘤5例,皮下脓肿6例,肺腺癌2例,骨肉瘤1例,肌纤维瘤3例,结节病5例,腹膜后肿瘤4例诊断为转移或浸润性癌,腮腺Warthin腺瘤10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71.8%(112/156)。

置管引流组:54例,成功率98.1(53/54),其中1例心包积液患者在置管时,出现恶心、出虚汗等症状,停止了穿刺引流,5天后,该患者成功行穿刺引流置管。

硬化治疗组: 1 1 例, 抽液成功率100%,有效治愈率90.9%(10/11),11例患者治疗后分别于2个月、6个月、1年后复查,感染性肝囊肿重复治疗1次,均无并发症,据文献报道观察术后3年无复发病例高达95%以上。

3 讨论

介入超声在国内外目前应用于临床主要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用于诊断最常用的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出病变组织,用于病理诊断,以明确病变性质,特别适用于那些常规不典型超声像图、难以鉴别诊断或难以确定良、恶性的病例。

本研究穿刺活检组156例病人中,有15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良性,经病理诊断为恶性,有3例常规超声诊断为恶性的,进病理诊断为良性,有1例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瘤,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结核,皮下病理诊断结节病5例,在常规超声均未明确定性诊断,只提示皮下实性结节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为临床确定诊断方案,指导早期治疗争取了时间。

介入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置管引流、抽液及硬化治疗,由于操作过程可以实时监测,避开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特点,较临床以往的盲穿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本组置管引流54例中,有5例(3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是临床盲穿失败后转入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54例置管引流术中有53例是一次穿刺引流并成功置管,仅有一例是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了症状而停止,均无并发症。硬化治疗组11例抽液治疗均无并发症,成功率100%,有效治愈率90.9%。以上研究表明:无论是穿刺活检、置管引流还是硬化治疗,介入超声较以往临床盲穿、盲置均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风险低、成功率高的优点,特别对于糖尿病、老弱患者,介入超声可以避免麻醉危险及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可为临床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但无论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置管引流还是硬化治疗,为保证介入成功,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针选择相对细针,对于肿物较大时,应选择周边部分并多点取材,条件允许时,用选择肿块内小血管相对丰富的部位取材。②取材后及时观察标本的形状、颜色。③应以穿刺病灶距体表最近,而且能避开周围脏器、大血管及胆管。④治疗前了解病人对硬化剂的过敏史,硬化剂一般选用95%无水酒精,酒精过敏者,可选用50%高渗葡萄糖。⑤注入硬化剂之前必须确定针尖在囊内。如不能肯定,可先注入生理盐水,见囊腔重新充盈后,方可注入硬化剂。



注:本文为转载,目的仅在于与业界朋友学习提高之用。来访者可将本文内容用于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非营利性用途,但同时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原作者的权利。如原作者不同意将本文内容发表于本平台,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