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艾灸培训 | 经络配穴原理第三讲 胃经

 xrz123 2017-08-17

中风患者找胃经,功效迅速有奇效;

中风八大穴,大家要记牢:

百会、曲池、肩髃、阳陵泉

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

产后少乳有妙招,

膻中、乳根、少泽很重要!

腹泻便秘不用愁,

天枢奇穴来帮忙。

膝盖疼找五穴,

犊鼻、鹤顶与内膝眼,

别忘阳陵泉和阴陵泉

前言

足阳明胃经】流注时间:辰时(7点到9点)《辰时》血气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胃经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调理中风后恢复、中风造成口面歪斜、牙痛、乳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膝关节问题都有很大的功效。

第一节 调理案例

中风在现在社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丧失了自己生活能力,也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那么中医在中风方面有多大的作用呢?

人体由经络、组织以及脏腑组成的,中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络脉开始慢慢侵入人体的。中风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中风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络脉——麻木不仁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足造成的。中风前有三种症状:

1、当四肢出现麻木状况,说明人体气血不够,人体气血来自于脾胃,出现麻木,说明气血不够。重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同时在十指末端(十宣)点刺放血,让旧的气血可以代谢掉,新的气血可以恢复。

2、胫骨外侧是足阳明胃经循行的方向,胫骨出现麻木,说明气血更为严重不足,两周内到两个月内会有中风可能,加大灸量,重灸中脘、足三里。

3、中医上认为心藏神,气血不足会影响心藏神的功能,会出现连续性失眠情况。

总的来说,如手指和脚趾经常出现麻木,伴随有经常性失眠现象,说明会有中风的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经脉——即重不生

手臂、四肢出现行为能力非常沉重、不灵活征兆,我们经常看到中风患者,手臂不能灵活弯曲,脚也不能正常行走,动作迟缓、沉重、没有力量。我们通过一个案例了解一下:

从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医对于调理中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腑——不识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中风的人,突然晕厥(包括脑溢血),但是起来以后思想、意识非常模糊,包括自己的亲属也不认识,记忆中出现一片空白。这些状态就是中风到达腑上的表现。

四、脏――舌强不语

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说话,这是中风最深的程度,也就是中到脏上的表现,这种程度的中风调理时间会比较长久。

中风调理配穴:百会、曲池、肩髃、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以上八个穴位常常用来调理中风患者:中医上说“治痿独取阳明”,治疗痿症、麻痹等症状通常取阳明经上穴位。

脾胃是气血生化源头,预防中风一定要调理气血,我们可以通过经常艾灸中脘、足三里达到预防中风的功效。

第二节 下关穴和颊车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主治面口病证。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由耳屏向前1横指可触及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并突起,按之酸胀,此凹陷处即为此穴。

颊车穴:出足阳明胃经,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上下齿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之凹陷、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1、下关、颊车两者常用来调理中风造成的口眼歪斜,遇到这种情况,调理原则:先灸健侧,后灸患侧。健侧:嘴歪,比较难看的一侧。患侧:看似像正常人的一侧是患侧。面部中风调理原则:灸下关穴、颊车穴,在面部进行迂回灸,中风会在面部会形成比较深的法令纹,对法令纹比较深的地方来回灸。

2、下关穴、颊车穴还常常用来调理牙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第三节 天枢穴

天枢穴 :别名长溪,大肠募、谷门,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

调理问题:天枢穴用来调理腹泻、便秘。

1、便秘分实秘和虚秘

实秘表现形式:三四天不上厕所,按压腹部,拒按、小便赤黄;肠道津液不够,不适合艾灸。

虚秘表现形式:三四天不上厕所,喜按、小便淡白;大肠蠕动不够造成便秘。通过艾灸进行调理,虚秘灸天枢穴、支沟穴、照海穴。

2、腹泻灸天枢穴、神阙穴、太白穴。

取穴方法:从肚脐中旁开 ,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第四节 梁丘穴

梁丘穴足阳明胃经郄穴,经常用于急性胃脘痛。

1、郄穴有消炎止痛作用。比如有一天将膝盖碰伤了,很痛,可以通过艾灸中脘和梁丘,进行止痛消炎。

2、此外,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内风湿性关节炎、膝盖肿痛,上下楼梯不方便,可以艾灸以下几个穴位进行调理:犊鼻穴、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穴。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此凹陷正中处即为此穴。

第五节 足三里

足三里,胃经的“合穴”,是胃经精气比较充盈的地方,有句俗话: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1、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放化疗以后的脾胃不适症状。

2、艾灸足三里还可以增加白细胞,特别是对于放化疗以后白细胞减少症状,改善白细胞数量。

3、中医上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说恶心、呕吐、胀气、腹部疼痛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解决。

4、当我们重灸一些穴位调理重症时,经常会出现胸部燥热的症状,足三里还具有引气下行的作用,比如灸膏肓穴、肩井穴,都要配合足三里,将体内的燥热导引下去。

注意:小孩不适合灸足三里,小孩子身体阳气很足,足三里有引气下行的作用,对于小孩不好。小孩脾胃调理可以用任脉中脘以及冲阳穴。

取穴方法

  1. 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2.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第六节 丰隆穴和解溪穴

丰隆穴,健脾祛痰的主要穴位,凡是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以配取丰隆穴治疗。

1、祛痰:很多老人会咳嗽感觉嘴巴有痰,但是吐不出来,此时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帮助祛痰。

2、减肥:中医认为脂肪是痰的一种,也就是痰饮,丰隆穴是祛痰大穴,艾灸丰隆穴具有减肥作用。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2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解溪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指压解溪穴,对于脚腕扭伤等脚部疾病非常有效。

1、调理脚踝扭伤问题,重灸解溪穴,有人说扭伤不适合做灸,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艾灸有解溪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调理面部水肿,比如早上起来眼睑、面部肿胀,都可以通过解溪穴进行调理。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足背屈,在足背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条大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第七节 上巨虚和下巨虚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1、调理乳腺疾病

2、调理与大肠有关联的问题,便秘、腹泻、大肠疼痛,都可以配合使用上巨虚。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足三里的位置,从足三里向下4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下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适用于小肠诸疾。

腹部有肌瘤,与小肠有关的疼痛,都可以通过艾灸下巨虚进行调理。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先确定条口穴的位置,从条口向下1横指,在胫、腓骨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第八节 乳根穴、内庭穴、厉兑穴

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经常与膻中穴、少泽穴配合使用,调理产后少乳症状。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从乳头(乳头距前正中线4寸,所在间隙平底4肋间隙)沿垂直线向下摸1个肋间隙(即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用来缓解牙痛、咽喉肿痛等问题。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地方,也就是第2、3跖趾关节前,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厉兑穴,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穴通常用来点刺放血心脏病发作时,点刺厉兑穴具有急救的作用,是一个急救大穴。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第2趾,由足背第2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即为此穴。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一些简单介绍,登录益生所艾官网,或者关注益生所艾公众号,获取益生所艾深度艾灸培训课程观看地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