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泊梁山在宋朝时真的存在吗?

 ZGGDWWZS 2017-08-17

梁山水泊地处于鲁中南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古称大野泽(或为大野泽的一部分)

大野泽则是中国的十薮之一,(汉初《尔雅释地》记载“十薮”:“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获”。据史料记载形成于大禹治水,将黄河泛滥后积水导流入自然洼地,形成了大野泽(《尚书‘禹贡》中记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

梁山水泊,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的黄河泄洪区,其水域的大小取决于黄河的决溢及河道变迁的影响。

五代到北宋,由于长期战乱,黄河因失治而频繁决口。据史料记载,宋初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到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的25年间,黄河只有九年没有明显的决溢记载,其余年份都是多处溃决。这一时期大野泽改称为梁山泊,是梁山水泊的兴盛期,并频频见于史料,《资治通鉴》记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宋史·杨戬传》载:“梁山泊,古巨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鱼之利。”

这时的梁山水泊为兴盛时期,时有“梁山泊八百里水”之说(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

在神宗时期关于梁山泊还有一个笑话,说当时王安石新法变革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有个下属向王荆公献策,说如果把梁山八百里水泊的水放干了可就是八百里肥沃的良田,得收多少粮食。王介甫听了说主意真不错,明天我给皇帝商量商量,这时候另一个叫刘敞的手下冷冷的说主意倒是不错,不过得先让人在梁山泊旁挖个八百里的坑。一来填八百里水泊得同样多的土!二来梁山泊的水得有地方盛。王安石顿时明白这是一个馊得不能再馊的点子。

这则笑话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因为记载这则笑话的笔记叫《涑水纪闻》————王安石的死敌司马光的个人“微博”。

但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司马光记载的笑话在国内大为流行,美其名曰填湖造田。

让梁山水泊闻名于天下的则是宋江,《水浒传》中宋江带领着他的一百零七个兄弟在此出没,风风火火闯九州,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说。

宋江是否在梁山泊起义已无证可考,但《宋史·杨戬传》却记载了太监杨戬为了迎合蔡京搞新法,在政和六年(1116)一手负责创办了“公田所”,即对国民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地契进行审查,将所有权不明确的土地全部变为政府所有的公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而梁山水泊是杨戬的重要目标。他认为八百里梁山泊应为官家所有,理应由公田所接收。而湖泊中的渔民们要在公家的湖泊里打渔为生,就得缴纳租税或者使用费。杨戬将出入湖泊打渔的船只登记在案,征收水面使用费。不缴纳水面使用费而进入梁山泊的船只,以盗贼之名问罪。

杨戬的新政策出台,很多老实本分的渔民、挖藕为生的百姓被逼无奈,铤而走险做起了真正的盗贼,反抗官府。

梁山水泊人民的反抗运动兴起与宋江起义的时间重合,二者间应有极大的联系。

但历史上的宋江带领的起义军更像一只游击队伍,《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而《宋史·侯蒙传》称:“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虽然梁山水泊也是他们曾经的活动范围,但并没有在此长期驻扎,而是四处转战。

但因为宋江在此活动过,所以梁山泊在民间渐渐演变成了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

到了金朝,黄河改道,梁山泊水量慢慢枯竭,但到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因“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泊水退,地甚广,已尝遣使屯田”(《金史·食货志》)。常年积水的情况已经不再,到明朝时,梁山泊一带仅剩下几个离开梁山的分散的小湖,大部分都成了可耕之地,已不再是常年积水的八百里梁山泊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