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孩子在大都市的巧遇 怀念起家乡小山村的野味

 zg2259 2017-08-17

周小姐家的院子里长满了蒲公英,大有宣宾夺主之势,周小姐家母亲就整日在院子里拔除蒲公英,一日周小姐给我说,她母亲从院子里采来蒲公英包饺子,我颇感稀奇,因为我不知道蒲公英是可以吃的,于是就细问她怎么用蒲公英包饺子,周小姐说,首先得采蒲公英最嫩的叶芽,洗净,用清水煮一下,沥干,因为蒲公英味苦,所以得拌点白糖,拌好之后剁碎,配上肉末等物,就可包饺子了。蒲公英是我故乡常见的,但是却没人吃它,只有小孩子会摘下蒲公英来吹,欣赏那一朵朵小伞飞去的倩影,我小时就爱这样。

如今别了故乡许久,纵是回乡也不去采这些野菜了,大有世事斗转之感,野菜之物最能牵引游子之思,《世说新语·识鉴》中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这便是莼鲈之思的来源,名爵尚还比不上莼菜羹、鲈鱼脍,何况我这微微职业呢。叶圣陶也在其文《藕与莼菜》中说: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看来野菜与故乡果然是不可分割的,我便常常想念故乡的野菜,一是贪恋野菜的野味,二是贪恋那已经过去了的悠悠岁月。

江南的野菜大抵是莼菜、荠菜、马齿苋等,在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就能得窥一二,但是我故乡的野菜却不是这些,莼菜是生长在湖底,犹以太湖莼菜为佳,我故乡是长不出来的,荠菜和马齿笕等野菜我故乡倒是有,满山满野都是,但是人们都不吃这些,若不是我后来看了文章,我是不会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吃的。我故乡的野菜以野笋、折耳根、蕨菜、野葱等最为平常也最受人喜爱,我且拿出几个来说说罢。

野笋就是山间之笋,这其中又可细分,我故乡常见的野笋有箐竹笋以及刺竹笋,箐竹笋长得又胖又大,口感嫩脆,刺竹笋瘦而尖,有劲道,最适宜做干货,野笋的常见吃法不外乎两样,一是采来过下水后和肉炒着吃,二是晾成干笋,用来炖肉或骨头,滋味鲜美,不可言说。每年三四月间,故乡的女人们就会去山里采野笋,一大群女人,嘻嘻笑笑,背着一大娄野笋出山来,真是非常美的一幅画面。我祖母喜欢将野笋切成片,再加朝天椒、蒜头、生花椒等物一起放入清水里泡,待得一两月下来,便可吃了,酸甜有辛味,冷脆又劲道,是十分下饭的东西。

而折耳根是西南地区的人独爱的东西,因为气味太冲,常常不能被别地方的人所欣赏,汪曾祺就说过折耳根的“坏话”,他在《五味》里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贵州的女演员,在他们团里学习,她母亲不远迢迢地给她寄了一包折耳根,她便让汪曾祺尝了几根。汪曾祺当时虽未说什么,却在文中说“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像汪曾祺那样口吃四方的人也不能招架,可见折耳根的厉害了。

折耳根学名是鱼腥草,大概是它的味才得此名的,但是它的形状却不是草样的,而是像它的俗名一样,一折一折的,一根一根的。折耳根最流行的吃法是凉拌,可以单独凉拌,也可以加别的东西一起,比如笋丝、酸菜等,味道特别独特,也可以炒着吃,有些人家会将折耳根用来和肉一起腌,但是我只看过,却没吃过。现在市面上折耳根随时都有,但是我故乡却是在七八月才去采,我就曾去过,在秋阳懒洋洋地照射下,采集折耳根是一项特别适意的游戏。

我在上海求学时,和野笋、折耳根都相见甚少了,只有和蕨菜经常有联系,江南人好像也爱吃此物,在各个饭店吃饭,只要时令对了,都能见到。蕨菜要采刚抽苔的嫩苗,过一下水炒腊肉很好吃,我就常在学校吃这个菜。当这个菜一入口的时候,我便想起故乡的初夏,那漫山的葱翠,那紫色的胖胖的蕨菜就露出了脸,用刀割下去,听到一声脆响,实在是明丽的色彩啊。

而野葱呢,要比家葱好吃得多,味道也更厚,只是卖相没家葱好,野葱是拌菜的良材,一是可以提味,二是起点缀的作用。我小时候不识得野葱和把把蒜,老是将把把蒜当野葱来认,我父亲提醒我,我却梗着脖子说这就是野葱,我父亲也只得无奈地摇着头,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又温馨。

我故乡的野菜尚还有许多,比如我小时,我母亲会采一种像是水芹菜的野菜来凉拌,但是却不是生在水里的,我现在已经忘记名字了,对于故乡的许多东西,我都渐渐忘了,野菜的名字,故乡的人,都忘记了许多,果真是世事苍苍,人生杳杳啊。

我在江南时是“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如今我是“急雨打窗秋又晚,旋挑野菜助盘餐”。然而世事苍狗,我只望我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野菜长在天地间,不需要人照料,迎雨晒日,自磨成了一份味道,游子和野菜一样,漂泊江湖,孤孤零零,却磨练了一份筋骨,所以游子才会有莼鲈之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