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与学生共成长”的关键是校长

 资源868 2017-08-18



在很多学校的墙壁上都有“老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标语。可是,不少学校却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因而做了很多与这句话背道而驰的事情而毫无所知。“老师与学生共成长”,意思是在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对于“老师与学生共成长”这句话,很多老师都有切身的体会。老师备课时百思而不得其解的疑惑,结果在授课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启发从而解决。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结出的解题方法,结果讲题时发现不如学生的方法简单方便。班级中棘手的问题让班主任愁了好几天,结果让班干部几句话解决了。


老师工作时间越长,越是能从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的业务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可是,现如今“老师与学生共成长”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不仅仅局限于上面的表述。要想实现“老师与学生共成长”的目标,校长会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很多老师参加工作之后,受到领导的器重,当班主任,教重点班,进而成为备课组长、骨干老师,各方面发展的很迅速。可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领导觉得这些老师没有能力当班主任,没有能力教重点班,几年、十几年过去了,这部分老师从来也没有教过重点班,更没有当过班主任,更不可能成为学校的骨干,成为备课组长。


学校领导卸任之后,新领导走马上任。学校那些不受重视的老师纳入了新领导的视线,新领导安排他们有的当班主任、有的教重点班、有的当备课组长,一个学期、两个学期后,这些老师中的绝大部分都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有的甚至成为学校的佼佼者。所以并不是这些老师不具备能力,而是领导没有给他们机会。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在岗位上做出令人刮不相看的业绩。


领导不给部分老师机会,大多数不是私心。领导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中层的评价觉得那部分老师不适合委以重任。领导觉得,一旦将他们委以重任,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学校的方针、政策不能在备课组得到很好的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也会变为一盘散沙。处于公心,领导还是使用那些已经被证实确实有能力的老师。而且有的老师经历了好几届领导,都没有被重用,那么新领导往往觉得这个老师一定是毫无能力可言的老师。


老师从参加工作开始,从来就没有当过班主任、备课组长,也没有教过重点班,甚至有的老师参加工作后就当干事,无课可教。这些老师还谈什么“老师与学生共成长”,因为压根就没有机会。


可能有个别人会提出质疑,觉得不教重点班、在学校做辅助工作照样可以做出成绩。可现实就是现实,老师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事很快就找到答案,那些不教重点班、在学校做辅助工作的老师,要想做出一番成绩,比登天还难,


老师要想与学生共成长,需要领导提供平台,领导不给老师平台,老师就会困于牢笼,十几年不得翻身。而十几年不被重用的老师,想教重点班、成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靠的不仅仅的老师个人的努力,而是新领导的魄力和胆识。


新领导上任后,给那些被“冷落”的老师机会,把他们安排成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给他们机会教重点班。彰显的不仅仅是领导的魄力和胆识,也彰显领导的自信,更彰显领导对“老师与学生共成长”的践行。领导有充分的自信,知道被“冷落”的老师中有不少“金子”,才敢大胆的启用他们。同时,领导也想给那些老师一次机会,因为“老师与学生共成长”需要平台,而这个平台只有领导才有权利给予,领导是关键。


领导在把平台给予被“冷落”的老师时候,领导也会提醒那些老师,要珍惜机会。因为领导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试验品,把班级当成实验场,不能为了培养老师而致学生的成长于不顾。我们遗憾地发现,还是有个别老师抓不住机会,不珍惜领导给予的平台,最后失去了机会,而且以后也很难再得到机会。


领导不给老师机会,错在领导;领导给老师机会,老师没抓住,错在老师。领导为了个人政绩,而置老师的发展于不顾,这类领导的人品值得怀疑;领导为了教师的发展,稍微影响了自己的政绩,这样的领导值得肯定,更值得老师们拥护和爱戴。


旧时的私塾,老师和校长是同一个人,教学相长的意义很单纯,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而现在的学校动辄几十位、上百位老师,“老师与学生共成长”再也不是老师个人的事情,校长在其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有的学校老师、学生都在健康、稳定、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发展,学校有一种家的文化,领导和老师之间没有相互恭维,但却是心有灵犀。在没有领导监督的情况下,老师能自觉认真、踏实的工作,因为老师们发自肺腑的拥护领导。而有的学校,看似成绩卓著,实则内部勾心斗角、乌烟瘴气。学校的资源和平台成为领导博取政绩的筹码,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成为虚设和空谈。溜须拍马的老师成为坐上嘉宾,踏实工作的老师不但得不到认同,还会被贴上“差老师”的标签。偶有发出不同声音的老师,立刻被领导“镇压”,老师不是傻瓜,虽不能与领导起冲突,但阳奉阴违,得过且过,让貌似风平浪静的学校雪上加霜。


“老师与学生共成长”中,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需要成长的更是领导。我们的领导之所以能当成领导,知识、能力、方法等好不欠缺。可有些领导缺乏好的品德,公心少,私心多。虽没有因贪污受贿被绳之以法,但却毫无节制的损害老师和学生利益去获得政绩,以便于自己升迁。领导的成长更重要的就是自身品德的成长。我见过一位校长,他为了保护老师无惧于自己被免职。唯有这样的校长的铮铮铁骨,才能撑起全校老师的硬脊梁。


校长是学校老师的大家长,应该像以前村里德高望重的前辈,经常被请来给大家解决问题、拿个主意。而学校大部分的事情,中层领导和老师们都自觉分担,且自觉地出色完成。“老师与学生共成长”应该拆成三句话,学校和学生共成长,领导和老师共成长,老师与学生共成长。所有成长的关键,是我们的校长。

(本文为吴宾老师原创投稿)

作者简介:

吴宾,山东省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在《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学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师》《当代教育家》《教师月刊》《今日教育》《山东教育》《教师博览》《中学物理》等发表文章60余篇,著有《师经》等著作。山东省威海市直单位教学能手,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电教员,威海市名课程团队骨干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