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

 Purefact 2017-08-18

读书精神熔炼读书之志、读书之勤、读书之乐、读书之法,是读书意志、读书神态、读书风采的集成。读书要有“专心致志的精神”。陈毅说过:“古时候的大学问家在学习上都是有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的。”孔夫子读书“发愤忘食”,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求学问的精神,用“专心致志的精神”保持读书的良好状态,引发气贯如虹的读书气势,激励博览群书的动态推进,迎来读书的持续效应。

我们要“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

美国梭罗在《人生金言随笔》中说:

读得好书,就是说,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这花费一个人的力气,超过举世公认的种种训练。这需要一种训练,像竞技家必须经受的一样,要不变初衷,终身努力。


“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以“崇高的训练”作为终身的努力,无疑有助于不断地在书海中博览、进取。

追求读书精神者必然探索“读书境界”。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

这三种不同境界,形容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赏月,则胸中自有丘壑,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亮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尽管这些书话妙语见仁见智,却都道出了“读书境界”的层次性和提高“读书境界”的重要性。

在读书实践中要弘扬读书精神,就要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博览群书、精读深研,有益于人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科学精神的导引以事实性指向为主,求真、求实、求规律。遨游书海,驰骋书林,有利于人对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探索以及生存理论的研究,人文精神的导引以价值性指向为主,求真、求善、求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为基础,以大量的积累、实践、提升和发展为过程,以合逻辑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为贯通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获知能力乃至科学精神,归根到底都要被人文精神所统摄。中国的文化艺术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精气神密切相关,在读书实践中“聚精会神”、“养气升格”,追求剑胆琴心、务实进取、励精图治、坚毅不屈,可以进一步养育读书精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原题目:《读书精神与读书方法》;作者:陈燮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