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要学点中医?

 369蓝田书院 2017-08-18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医师节。

1965年的今天,

毛主席发表了一个重要的讲话。

今天的课与这个重要讲话有关,

将会引述其中的一些内容。



在我看来,学中医有几个重要的要点。






为何要学

第一,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增加生活情趣

第三,小病自己调,大病也知道如何预妨



01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其实涵盖了第二、第三点。


学中医慢慢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知道如何防病治病,可以很少得病,提高生活质量。


怎样提高生活质量呢?其实,学中医的过程很讲究实践,就是如何去学。


实践是最重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身的观察,这是医生最重要的一种实践;二是对病人或对病人家属的一些观察,这个观察并非在看病过程就完成(所有的观察),还包括平时的、一些动态的观察。


在我们注意这些实践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心可以回家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面,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工作、赚钱、求名利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和自己有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呢?


所谓的幸福只是与自己有关,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非在于向外追求,很多时候,是要向内,不断观察自己的一些变化,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经常会得到的锻炼。


不管学医经或学经方,我们内省的力、内观的力都会得到锻炼、培养。



02

增加生活情趣


先谈谈我学医的经历。


其实,我接触中医是因为家里有一些草药和快速针灸方面的书。这些书可能老一辈都会买,这也跟毛主席的“626讲话”很有关系。当时他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赤脚医生、学医的东西都很普及。


我在小学的时候看到一本讲草药的书,特别关注到我们经常接触到的“龙眼核”。书中提到,龙眼核晒干后打碎,有止血的作用。夏天,我将龙眼核晒干后,打碎用瓶子装起来。


有一次我爸在编竹子,手被小刀刮破,出血出得很多,怎么也止不住,当时我将这瓶止血粉拿出来用,一下子就止住了。


这个经历,我认为就是一种生活情趣。用止血贴也是一种做法,但假如家里人有这么一点小技术,一下子弄好,心里的感受会比较特别,很满足。


自己学中医,包括小儿推拿、或者针灸的技术,即使机器人或按摩椅可以代替人手推拿,但家人按摩的感觉和按摩椅的感觉是不同的,我觉得这就是生活情趣。


又如三伏贴或艾灸,也是心意上面的事情,用心去做,被治疗的人,得到的不止是治疗本身,还会有别的收获。



03

小病自己调,大病也知道如何预妨


学到一些医学的基础知识,我们也会知道防病或者治病的方法,理清养生的思路。


一些一般化的东西,比如发烧时多喝水,很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也有特殊情况,不想喝水时,如果逼着喝,有可能导致发烧更加难退,因为不想喝水的这种发烧,有可能是湿气偏重,水喝多了湿气更重。


这些需要在学的过程慢慢理清误区,就可以得到一些正确的认识论。认识论或方法论,从辩证法上看就很简单,并非一定要很理论化。


小病自己调。虽然说假如人工智能发展得比较完善,10年左右可能在家里通过上网就完全可以达到看病的效果,比如接上传感器,网络上的诊疗机器人就会给你很方便的诊疗方案。


但是,有的小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比如肚子疼、胃疼,按摩梁丘穴,可能立刻就止痛了;胃胀的话,按摩一下曲泽穴,或者刮刮痧,可能就好了。这种情况不一定吃药,自己调的话也很快有效果。




可以学什么

第一条路:医经。养生或者喜欢针灸推拿一类非药物治疗的,建议走这条路。参考书:《内经》之类。


第二条路:经方。喜欢自己或帮别人用药物治疗的,建议走这条路。参考书:《伤寒论》、《金匮要略》之类,强烈推荐日本汉方家的著作,尤其是《皇汉医学》。


中医可以学些什么呢?

其实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路。

我们没有必要学太多、太杂,不能一门深入的话,其实都是半桶水。尤其假如得到的是碎片化的东西,可能更加不好。



01

医经之路


为什么这样子分?

《汉书˙艺文志》里面讲到:方技有四,四类与养生、中医有关的,第一是医经,第二是经方,第三是神仙(教我们如何炼丹、成仙),第四是房中(房中术)。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别的书,跟中医有比较密切关系的是医经和经方这两类。


在《汉书》、《陈书》的时候,班固已经知道:医生并不是医经和经方都要学,其实是两类不同的人在学不同的东西。


跟养生相关的、或喜欢针灸推拿治疗的人,一般比较喜欢走医经这条路。


医经讲人体的构造、生理、病理,类似基础方面的东西。但涉及到的治疗,如经络、穴位,跟针灸推拿之类很有关系,跟中药的关系就不太密切了。


后世的中医学院认为医经是一个基础,后面学到的方药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但实践中发现,这并不一定的。


喜欢学习养生或针灸推拿这一类的,推荐《内经》之类的书籍。


网上可找到王洪图教授《内经讲义》的视频。王教授已经去世了,他的《内经讲义》视频讲得很透彻,讲稿也有出版。



02

经方之路


不断地用药物做实践、用人实验、用方子治疗,日积月累,通过几千年或上万年的积累,形成一套方剂,就叫经方。经方在中医学里面是最规范、最容易学的。


参考书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者都是张仲景。


虽然是同一作者,但不代表所有的经方都是他自己创立的。在学习经方的过程中可发现,方子的组成、方药的剂量、比例和煎煮方法,都是很科学的,如果没有很多样本的实验是写不出这么完善的一本书的。


张仲景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将以前经方家整理的方子,口诀性的东西整理好,编成一本书,叫《伤寒杂病论》,后来因为战乱及其他原因变成《伤寒》和《金匮》这两本书。


《伤寒论》在中国的发展不太顺利,很多人有偏见,认为要学过《内经》后才能学《伤寒》和《金匮》,很多时候用《内经》的一些理论来解释《伤寒》和《金匮》,造成经方派发展迟缓。


而日本比较强调实证,日本的经方学术比中国高很多。这里强烈推荐日本汉方医家的一些著作,尤其是《皇汉医学》这本书。


《皇汉医学》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差不多同时,中国医家陈存仁也到了日本,翻译了很多日本的汉方著作,编成《皇汉医学丛书》,这一套书也值得看,但并不是我推荐的《皇汉医学》。




  


怎么学

第一,我们应该怎么学中医呢?

第二,我们应该如何实践?


01

我们应该怎么学中医呢?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毛主席在“626讲话”中提到:“医学教育需要改革,学医的门槛不要太高,小学毕业之后学三年就可以了,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这个讲话我觉得很重要,我们首先要有信心,不要认为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才能学中医,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学了;学制也不用太长,学三年,但不是三年就完全可以,主要在实践中提高,这是很重要的。


把实践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去,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才能检查我们所学与所理解的是否正确。


“书读得越多越蠢。”

“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的问题上去。”


毛主席同时也说“书读得越多越蠢”,这不是绝对的,毛主席本身也读很多书,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是要把学习、看书的事情,放到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位置,把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一定要去实践,不要担心出现什么问题,实践中肯定会有失败的经历,开错药或误治是肯定会发生的。在实践的时候,不断通过试错把自己的一些问题揪出来,不断得到提高。



02

我们应该如何实践?


首先要注意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

中医讲究内证,包括对环境的、对自己的感受,这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产生的变化。


比如摸脉,可以观察饿着时、吃饱时、下雨天、四季的脉相有什么变化?女生观察这些会更明显,经前、经期、经后、排卵期,都会有点不同。


这些(对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都是一样的。


下雨前的天气如何,为什么会觉得很闷、很热,这些感觉与天气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这是我们要做的观察。


再把观察推理到病人的身上,病人到你面前,给你什么感觉?聊天时是否有压制着你的感觉,或者是很有亲和力或格格不入的感觉,这些都与中医很有关系。


实践还包括气功的锻炼,如静坐。


在静坐时观察我们身体有什么反应,这也是比较重要的实践。


中医的经络穴位,很有可能就是古人在静坐时发现的,感受到身体里面的气在身体流动的航道,就是经络。


除了自身实践,还要重视医疗实践,对病人的治疗,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毛主席说: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的问题上去。


我们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不是一些比较尖端的问题。我们考虑治疗的时候,多去治疗一些可以治的病,而不是总去想象如何治一些难治的病。


有的人学医,喜欢将一些疑难杂症放到自己最重要的突破点上,这是很有问题的。


假如你在常见病、多发病放的功夫比较多,治疗的效果、治愈的机率比较高的话,慢慢再去治疗疑难杂症,就会得心应手。






这次课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在学中医的过程得到很多快乐的经历,谢谢大家。


文章转载自“指月闲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