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白酒很多,有贵酒、川酒、徽酒、晋酒、鲁酒,然而河北无酒。其真无酒耶?其真无大酒也。 各地市都有一种或两种酒,半数以上的县也有酒,但在全国略有名气的,只有衡水老白干;在省内较为活跃的可以再加上邯郸的丛台和承德塞罕坝等,至于自诩'驰名中外,畅销全国'的不提也罢。 河北能出名酒吗?能。第一,要明确的是白酒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任何品牌的白酒都有足够的品牌塑造期。中国白酒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消亡。'无酒不成宴'之'酒'特指白酒,即便在夏季款待贵宾也常以白酒为敬或至少以白酒开场。白酒的风格与氛围,迄今没有任何饮料所能代替。另外,白酒自身的发展革新远远超前于人们白酒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而显得游刃有余。因此,白酒业'夕阳产业'之说当慎言慎听慎从;第二,河北处于中国白酒市场之腹地,市场开拓有先得月之利。中国白酒市场有北移下乡的趋势,河北的特殊区位使其成为中国白酒之必争,入京津占河北者为天下。撇开其它因素不提,河北酒在市场开拓方面成本要小得多;第三,中国白酒营销方式正处于由酒体品质竞争向品牌文化竞争的升级转型期,任何品质良好且具有市场基础的白酒引入现代品牌营销策略后,都有望攻破大市场进入壁垒而挤上发展的告诉公路;第四,河北自古就兼有燕赵之士的慷慨豪情与天子脚下的富华风范,这一独有的文化特征与中国白酒文化丝丝入扣,有极大文化潜力可挖掘,可谓得天独厚,而无可取代。 河北为何没有出名白酒呢?这一点大家探讨得很多,争议也多,大多归结为地域原因。酿酒对水质、气候、原料的要求很是严格,酿酒的这么说,评酒的这么说,喝酒的也跟着这么说,似乎已成共识。这一说法固有道理,但川、贵的水质、气候只有川、贵有,而晋、徽、鲁与其相隔千里,气候迥异,却也有好酒。应该说各地的酒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各有特色罢了,何况现代工艺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使从前不可改变的都可以改变了。因此,从历史原因来看可能更为符合实际。河北酒错过了许多宣传、展示的机会,象茅台那样在国际博览会上碎瓶流芳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活动太少了,说现代一点还是在营销观念上滞后。徽酒成名的历史追溯起来并不遥远,鲁酒的大起与大落都在眼前,似乎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说句笑话,怪老祖宗没下够工夫,没能给河北酒留下个好口碑,真枉了做过几世贡酒的美名。河北不是不能出产好酒,也不是不能出产足够满足全国市场的白酒,实在是没有让人信服的品质形象,说白一点,许多人认为'河北那地方,能出酒吗?'因此,河北酒发展的瓶颈是亟待提升的品质形象。 河北酒怎么才能成为名白酒呢?从根本上说,树立信心,至关重要,拿出做名白酒的心劲儿来。在此前提下,优选一两种基础好、前景好的白酒,从振兴河北酒、争创白酒名牌的高度,政府着实扶持一把,然后围绕打破地方酒观念这个核心,引入现代营销手法和机制,抓住机遇,力争上游。着力点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产品实体。任何产品的竞争都是以产品实体竞争为基础的,白酒尤其如此,白酒酒体的品质是第一要义,这一点上要抓住白酒消费观念的进步与回归的机遇。所谓进步,既白酒口味的多元化(如酒精度、香型、酒体颜色等)与白酒消费的功能需求(如保健、营养等),集中体现为时尚和个性;所谓回归,是对传统工艺白酒的地道风格的再认识,接受工艺白酒,但更要求创新而不失本色。河北酒正因为未曾成名,在公众中没有成型印象,所以更具有可塑性,实在是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在河北酒的产品实体开发上不妨优先抢占时尚、个性的品质概念;第二个着力点是产品形体,即企业和产品视觉形象要素和应用组合,主要体现在包装和各类宣传品上。目前,白酒在包装设计上花样出新,在品牌命名上或穿金戴银或封王称霸,实则新瓶装旧酒,走入一个不大不小的误区。酒包装必须与酒的其他要素相一致、相和谐,故弄玄虚,求洋贪大,往往适得其反;第三个着力点是产品概念,即真正的品牌化,把品牌定位搞准,把品牌内涵挖足,要面向大市场,切忌狭隘。河北历史文化深厚,傍历史文化的酒有几个,但仅限于表层而不深刻,本来有普遍意义的却搞得地域色彩浓厚。如果邯郸酒把赵王当'邯郸人'则只能让邯郸人产生兴趣,不如去挖掘以下胡服骑射那种勇于革新适应时代的开拓精神之类。更常见的'本地人喝本地酒'之类的宣传无疑于拒广大消费者于酒厂之外。真正能以白酒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东西,河北没有吗?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真正挖掘。产品概念的选择必须站在国际,至少也是全国角度去取舍。这一点即使名酒也没能做得到位,因此也是一个机遇;第四个着力点是产品外延,可简单理解为销售通道和技巧。这一点是产品综合因素的体现,尤其受产品概念影响甚大。由于中国白酒在产品开发和整体策划上的不成熟,致使营销手法显得仍很传统,这方面与饮料相比尤显突出。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谁提升得早就得益得早,提升得快就得益快。对于河北酒来说,营销提升的前提是先彻底打破地产地销的概念。如果外地酒占领河北及京津一定市场份额,可以说是成功的标志,而河北酒即使成了河北名牌,也摆脱不了地方酒形象。并且白酒营销有一个特殊性,即由高档拓展到中低档势如破竹,由低档攀升中高档则势比登天了,何也?品质形象。许多中低档酒在羽毛稍丰后开发了高档酒,在河北酒中大有人在,这点体会应当是很深刻的。 人们说酒是文化,酒企业不能不懂'文化',更不能没有'文化'。实际上卖酒就是卖文化,无论开拓全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酒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与其说以酒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倒不如说让中国文化帮你卖酒,打响文化牌,没有不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