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 | 茶

 rodneyzhang 2017-08-18

VOL.17








元代斗茶图




字源


中唐以前没有“茶”字。茶这一事物可以被叫做槚(jiǎ)、苦荼、荼、茗、荈(chuǎn)。《尔雅·释木》:“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而来。《说文》“荼,苦菜也。从艸余声。”徐铉注:“此即今之茶字。”

“荼”易为“茶”字见于中唐。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茶之始,其字为‘荼’……惟自陆羽《茶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其字为艸,为入,为木。”

“荼”易为“茶”,先是读音变化,后是字形变异,清顾炎武《唐韵正》卷四:“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chá)。又妄减一画为‘茶’字……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楷书行书草书



文化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是源于唐盛于宋的一种文人茶戏。宋人诗歌多有记载,如宋毛滂《谢人分寄密云大小团》:“家贫点茶秪(dī)匕箸,可是斗茶还斗墨。”陆游《临安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此处略介绍:

宋人饮用团饼茶,所斗之茶用茶粉。包括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xié)盏、点茶等工序。“炙茶”就是将茶饼放在微火上炙烤。“碾茶”就是将茶饼碾碎。“罗茶”就是以细筛筛茶粉。“候汤”就是煎煮水,候汤至为重要,据《蔡襄·茶录》如果水温不够,茶末就浮散,如果水温过高,茶末就下沉。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茶瓶汤侯》指点汤水应该用嫩沸水,嫩沸水是沸腾后拿开炉火使停止沸腾的水,用嫩沸水冲茶会甘甜适中。“燲盏”就是用沸水预热杯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冷盏会使茶不浮。“点茶”是最后的工序,将适量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使茶汤表面泛起一层浓厚的泡沫(即沫饽),如此茶便成。

斗茶要看茶汤和沫饽。茶汤以色泽鲜白如乳者胜,北宋蔡京《延福宫曲宴记》曾描述宣和二年宋徽宗亲手点茶“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沫饽以长聚盏内不散者为胜,此亦叫“咬盏”。

为了很好地呈现点茶效果,宋人对茶盏有要求,蔡襄《茶录》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建州窑的兔毫盏为宋人斗茶者首选。 斗茶时有茶令相佐。茶令可为与茶相关的故事或诗、赋,吟诵以助茶兴。

兔毫建盏

百茶戏是斗茶的高段,又称水丹青、汤茶、分茶、茶戏等,因其高雅精致,为文人推崇。百茶戏是点茶过程中借助技巧运用汤匕使茶面变换各种图案的游戏。北宋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百茶戏作品

茶茶,对少女昵称。金元好问《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自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明朱有燉《元宫词》之二六:“进得女真千户妹,十三娇小唤茶茶。”




脑洞时刻

1983年,冯友兰先生写了一副贺寿联送给金岳霖,联云: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论高白马,道超青牛。

此联如何解?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基本古籍库。

4. 茶百戏,http://wenhua./system/2015/10/15/010847732.shtml。

5. 斗茶,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ivfu3WtUR5cS6weaIYSLKq6mJUGUfwx5MdC549LDAEnlK8stvLs3ra39cuz54uh-cLtC7McZ1r2EAHjbNFs9dnUwGx1M6DlNK2YC8A8u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