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厘清甲病的分类与诊断

 皮肤郎中 2017-08-19



首先,认识甲病之前需要了解两个重要知识点:甲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甲体征,这两点已经在公众号的另外一篇文章做过阐述,详见:初探甲病


经过总结分析发现,甲病的首先可以进行“病因分类”,其次可以进行“临床分类”(受累情况),此外,还有两个维度可以增强对甲病的认识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即“发生频率”和“治疗需求”,最终通过多个维度达到对甲病的综合认识。


  • 病因分类:生理、理化、创伤、感染、炎症、药物、营养、代谢、肿瘤、精神、遗传

  • 临床分类:仅甲板受累、伴甲周受累、伴发皮肤病、伴发系统性疾病

  • 治疗需求:必须治疗、最好治疗、可不治疗、无需治疗、无法治疗

  • 发生频率:常见、少见、罕见


注:针对临床分类,还可进一步细化,例如“伴甲周受累”可细化至甲小皮受累、甲半月各种形态及颜色变化等。不过限于篇幅及个人能力,没有对甲的临床分类进行更细致的阐述。


一、甲病的病因分类

生理

一般生理改变:轻度甲纵嵴、部分白甲

老化:甲板颜色改变,黄色、灰色或不透明;甲板增厚;钩甲;嵌甲;甲脆裂

理化

脆甲症、甲分离1(长期接触水)

创伤

甲下血肿、化脓性肉芽肿、甲板增厚、甲横沟(Beau线)、甲沟炎、甲周疣、甲剥离2、镊状甲

感染

细菌感染:甲沟炎、绿甲综合征

真菌感染:甲真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

病毒感染:疱疹性瘭疽

炎症

甲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甲扁平苔藓、斑秃、湿疹

肿瘤

成甲细胞肿瘤3:甲乳头状瘤、甲母质瘤、甲细胞母质瘤、甲细胞癌

其他良性肿瘤:甲母痣、甲周纤维瘤、甲下外生骨疣、甲床血管球瘤、化脓性肉芽肿、角化棘皮瘤、黏液样假性囊肿

其他恶性肿瘤:恶性黑素瘤、鲍温病、鳞状细胞癌

精神4

剔甲癖、咬甲癖、甲中线管状营养不良

遗传

短甲症、先天性厚甲症、毛囊角化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系统

疾病

杵状甲:心血管疾病、支气管肺病、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

甲皱襞毛细血管扩张: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营养

代谢

线状黑甲:营养不良、维生素B12/D缺乏

横向白甲:肠病性肢端皮炎、烟酸缺乏症、低钙血症

裂片状出血:坏血病

匙状甲:缺铁性贫血、烟酸缺乏症、坏血病

软甲症:维生素A/B6/C/D缺乏

甲剥离:缺铁锌贫血、烟酸缺乏症

甲横沟:蛋白营养不良、烟酸缺乏症、低钙血症

甲脱失:低钙血症

杵状甲:缺碘

药物

甲剥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补骨脂素、非甾体抗炎药、卡托普利、维A酸类

甲脱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甲沟炎:A酸类、西妥昔单抗

假性化脓性肉芽肿:A酸类

黑甲:蒽环类抗生素、紫杉烷类、阿霉素、柔红霉素、氟尿嘧啶、齐多夫定

甲脱色:米诺环素、抗疟药、金制剂、氯法齐明

不明

原因

黄甲综合征、特发性甲剥离

注:1 甲分离指的是末端甲板的分层

2 甲剥离指的是末端甲板与甲床的分隔

3 详见:成甲细胞肿瘤

4 扩展阅读:剔甲癖:一种认识不足的疾病


二、临床分类

仅甲板受累

甲变色5(包括甲黑线)、甲横沟、甲分离、甲真菌病、先天性厚甲症、钩甲、颞状甲

伴甲周受累

咬甲癖、剔甲癖、甲剥离、多种甲良恶性肿瘤

伴发皮肤病

银屑病、湿疹、斑秃、毛囊角化病、毛发红糠疹

伴发系统性疾病

肾脏疾病(杵状甲、对半甲)、结缔组织病6

注:5 更多甲变色内容,详见:甲病初探

6 扩展:系统性硬化症的甲改变


三、治疗需求

必须治疗

有明显症状:逆生性甲、嵌甲

恶变:黑素瘤、鳞状细胞癌、鲍温病

最好治疗

有症状:甲沟炎、咬甲癖

可能进展:甲沟炎、甲真菌病、甲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

可能恶变:部分甲黑线

美容需求高(例如用指甲油遮盖)

可不治疗

无明显症状且不进展:大多甲变色

无需治疗

无症状:甲黑素细胞活化

会自愈:甲横沟、甲脱失、甲下血肿

无法治疗

无治疗手段:短甲症


四、发生频率

常见

甲真菌病、甲细胞色素活化、甲外伤(甲下血肿、裂片状出血等)、甲剥离、甲乳头状瘤7

少见9

甲母痣8、剔甲癖、咬甲癖、甲银屑病、甲扁平苔藓、甲脱失、甲横沟、甲纵嵴、甲沟炎

罕见10

其他大多数甲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