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癣】

 赵考顺 2019-08-04

概述

甲癣是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别名

灰指甲

临床症状

病甲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等。

危害

甲癣若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会影响行走和运动功能,给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并发症

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

检查

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

诊断

真菌检查见真菌菌丝有助本病的诊断。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

治疗原则

治疗需坚持不懈,口服、外用药物,手术拔甲。

治愈性

不易根治。

重要提醒

甲癣顽固难治,要有耐心,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真菌学检查确定为甲真菌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诊断不明乱用药。

病因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

流行病学

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传播途径

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由手癣或直接接触其他部位的癣病而感染。

典型症状

1.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2.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诊断依据

1.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
2.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

治疗方针

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治疗必须要有耐心。

药物治疗

内服药物:适于多个指(趾)甲。如每日口服特比萘芬片,连服6~12周;伊曲康唑,连服7天、休息21天为一疗程,持续3~6个疗程;每周1~2次服氟康唑,连续4月以上。可治愈80%以上的甲癣及甲真菌病。

手术治疗

手术拔甲: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

预后情况

甲癣顽固难治,趾甲真菌病需用药6个月。

日常护理

在公共浴室、游泳馆、足浴馆等公共场所时一定要穿消毒好的拖鞋,最好是自己带去的拖鞋,经常修剪趾甲。保持手脚的清洁干燥。

饮食调理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