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元初吴兴有八俊之号,以孟頫被芦登朝,诸化皆相附取宦达,独选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赋诗其上。性嗜酒,酒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亦不可画。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时,是其画趣,画成亦不暇计较,往往为好事者持去。今人有图记精明,又旁附缪诗猥札者,盖赝本,非亲作,设亲人亦非和意笔也。工临仿,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翌日以临本归之,主人弗觉。湖之人经选指授,类皆以能画称。赵孟頫早岁尝从之问画法。选多写人物、花鸟,故所图山水当世罕传。小楷亦有法,但未能脱去宋季衰蹇之气。善摹印,有《钱氏印谱》。上海博物馆藏有《蹴鞠图》。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与赵孟頫、王子中、牟应龙、肖子中、陈天逸、陈仲信、姚式并称"吴兴八俊"。有诗文集,现早已散失,《元诗选二集》中收存有他的诗20余首,流存下来,名为《习懒斋稿》。 钱选画作法李公麟,山水学赵令穰、赵伯驹,花鸟师赵昌,其得意的绘画作品多赋诗在上。他的山水画,师古而不泥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常以他居住的浮玉山和苕溪为题材,以设色画为多,如他的《山居图卷》青绿设色,笔势细腻,方刚拙重,饶有北宋以前的情调。人物画以历史题材居多,笔墨多在工整中又带有质朴和稚趣。现存的《陶渊明像》,画这位隐居田园松菊的高士,迎风曳杖,昂然阔步,以表现其不向统治者屈膝的志节。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图》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他的临摹品技艺高超,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一次他向人借《白鹰图》,连夜临摹装裱好,第二天将临本还送,主人丝毫不觉。 钱选也擅长画马,见于记载的有:《马图》、《青马图》、《二马图》、《洗马图》等。钱选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的自出新意。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传世作品有《牡丹图》、《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 《浮玉山居图》钱选 中国书画史上 有过很多轰轰烈烈声名远播 但也有太多寂寂无声默然守中 而钱选似乎又是最不动声色的那位 一个人默默行走在那个动乱时代的画坛 最后却连一幅自己的画像 都没有留下 《浮玉山居图》局部 钱选 大半辈子浸泡于理学经籍 一心出仕,试图挽南宋于狂澜 谁料想还不及一展所长 偏安一隅的大宋却倒了 改朝换代成了元朝的子民 《杨贵妃上马图》 局部 钱选 在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 这些做惯了南宋子民的文人士大夫 毁家丧国已是痛恨不已 被自己一直蔑视的蛮夷统治,更是奇耻 于是他们愤而隐于山林 对于那些入仕元廷的昔日同胞 更多的是不解、乃至绝交 《杨贵妃上马图》 局部 钱选 《杨贵妃上马图》 局部 钱选 钱选无疑是悲愤的,坚决不仕 将多年研究的经学著述一并烧毁 但即便决绝如此, 对于入仕元廷的朋友却始终秉持一颗尊重之心 不疏远、不诋毁 依旧一起谈花论画 即便君子之交,这份尊重也算难得了吧 《杨贵妃上马图》 局部 钱选 他悲愤有度不极端 在群情激进的混乱氛围中 他越发显得不动声色 《归去来辞图》钱选 因为学陶渊明隐居 故而他的绘画里对陶渊明的追崇也市场出现 《归去来辞图》 一半为坡岸连绵,人家院落依稀 一半烟水浩淼,远处山影淡淡 水中一叶扁舟,陶渊明立于船头 童子摇橹慢行 “舟摇摇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 画中人物细腻传神、用线精致 坡岸院墙皴染均匀,枝叶自然流畅 画面赋色清淡,清幽素简 而钱选,就在这片江湖里 愈加闲适淡泊、安然隐逸 《桃枝松树图卷》 钱选 《桃枝松树图卷》 钱选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世事抛开,画以遣怀的钱选, 画技与日俱增,犹以花鸟成就最高 是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犹善折枝花木,亦长于画马 临摹技艺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一次向人借《白鹰图》,连夜临摹装裱好 第二天临本还送,主人却丝毫不觉 那个时代,有赵孟頫这个书画天才、艺术宗师 相较之下,钱选的成就显得分外渺小 小得让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位画家 但这对绘画以自娱的钱选来说,足够了吧 《扶醉图》 钱选 据传,钱选绘画时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亦不可画 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之态时,完成其画趣 这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羲之观鹅》 钱选 时代不由自己选择,既已有处处不如意 何不敬生活一杯酒,得几分醉意,留几分清醒 毋须太较真 钱选不动声色,把日子过得清淡洒脱 他实在是乱世里难得的明白人 《羲之观鹅》 钱选 钱选以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成熟花鸟画,在院画基础上吸取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创造了新的体格。他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见长,这种源于董源的变体山水,开启了元代水墨山水画的先声。钱选还善画人物,风格亦较古拙。他还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题写诗文的传统,在传世的绝大多数作品上,都有自己的题诗或跋语,这一格式被后来文人画家广泛采用,逐渐形成诗、书、画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这些主张对后世文人画影响较大。 |
|
来自: YANG15879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