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施雷贝尔花园,它才不是“穷人”的花园呢~

 中土勾陈 2017-08-19

来源 / 茉莉花社(ID:jasmineclub100)

BGM:Forever Country


在德国的市郊地区,时常会见到一片类似棚户区的地方。

那里竖立着很多看起来破旧,且只有十几平的小房子,

房子的间隔很近,外面有个用栅栏围着的小园子,

墙角摆着铁锹、手推车之类的工具。



德国人以前叫它“穷人花园”。

你以为这就是德国的贫民区?Naive!

其实是一些城里人因为家里没有花园,就选择在市郊租下这么一块小地方,

种种花草瓜果,体会耕耘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对此我只能说…

“穷人花园”的诞生确实与穷人有关。

19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了许多工厂,大批人口从乡镇迁居到城市工作。

然而这部分劳动力十分廉价,由于收入低微,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这一局面,维持工人们的正常温饱问题,

人们想到划出一片小区域建立小面积的菜园供穷人耕种,达到自给自足。

性质相当于我们的“自留地”。



“穷人花园”还有个名字叫“施雷贝尔花园”。

这个名字来源于莱比锡的医生——莫里茨·施雷贝尔

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莫里茨医生提议在城市中设立活动场所,保证儿童可以进行户外运动。

这个想法后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城市中子女众多的贫困家庭也能有自己耕种的土地。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就把这种花园模式称为“施雷贝尔花园”。



德国法律有规定,住宅区应保证拿出5%的土地,为儿童提供游乐设施和建造公共绿地。



政府通过把城区闲置的土地加以改造出租给私人,

让城中没有私家花园的家庭也可以有一片种植花草、蔬果的土地。



德国的城市公园数量有限,绿地面积也有限,单靠公园不能完成城市绿化的任务。

真正的城市绿化,要深入到每一个有人居住的角落,早在20多年前,这一观念便开始在德国普及。

“施雷贝尔”花园出现后,居民绿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拥有独门独院住宅的家庭,花草树木四季茂盛,争奇斗艳。



现如今拥有这种市郊的小花园模式已经成为了德国乃至欧洲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样的花园在柏林有4万多个,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各有1万多个,非常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在大城市奔波忙碌的人们会选择在周末去那里放松身心。

小花园平时有专人打理,一到周末便可以带上家人或者亲朋好友去那里种花种草,聚会烧烤,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小花园是由废弃的土地改造而成,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

还可以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也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自然。



许多城镇每年都举行花卉竞赛,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伺候植物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养育子女的热情。

对于政府来说,不仅节约了大量用于土地管理的人力和经费,还带来了一笔不菲的租金。



不过花园也不是想租就能租到的,按照法令,只要小花园的租主不向他所在的园友协会提出退园申请,其租期可以无限延长。

如果租主去世,他的后代享有优先租用权。

因此,申请人也许要排队等上好多年才能租到一块小花园。



一般来说,要得到一块退租的花园需等上1至3年。

毕竟想租花园的人实在太多,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



这要是在中国,大概就是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副和平、宁静、幸福的景象,使人向往。

植物前沿(ID:pl-frontier)

学习的人都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