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崩症1

 86tui 2017-08-19
  [病例一]莫某,女,4岁,1970年11月29日初诊。
  患尿崩症已有月余,口渴,饮水不能自已,尿量多而频。舌质光红微糙,脉象细而弱。尿比重1.000以下。
  辨证: 肺肾阴虚。
  治法: 滋肾为主,兼益脾肺。
  处方: 旱莲草9克,女贞子9克,寸冬9克,南沙参9克,玉竹9克,山药15.6克。
  服药6剂,口已不渴,饮水及尿量亦正常。于11月4日起仍照原方继服月余而愈,复查尿比重为1.010。
  [病例二]卞某,男,10岁,1972年10月7日初诊。
  患尿崩症已半年,每昼夜共饮4暖瓶水。尿比重1.000以下,尿糖(-)。经诊断为尿崩症。当时消瘦乏力,纳呆,口干喜饮水,夜间为甚,尿量特多,腰酸无力。舌红少津,脉象细弱。
  辨证: 肺肾阴虚。
  治法: 滋肺阴,补肾气。
  处方: 天花粉12.5克,肥知母12.5克,枇杷叶6克,北沙参15.6克,石斛15.6克,天冬15.6克,大生地18.8克,生山药31克,乌梅5个。
  同年12月21日复诊: 经连续服用上药两个半月后,一般情况好,食量与体力均有所增,饮水量从一昼夜4暖瓶减少到1暖瓶,皮肤渐有汗出,尿比重为1.010。以后照方连续服用半年之久,病情比较稳定。后因随家属迁往外地中辍治疗。
  编者按:尿崩症有垂体性和肾性之分。垂体性若为原发性的,多因下视丘、神经垂体发育不良所致; 若为继发性的,多见于脑炎、脑外伤、急性传染病、脑瘤等所引起的下视丘、神经垂体损伤,致使抗利尿激素缺乏。肾性尿崩症则是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发生反应所致。上两例均为垂体性原发性尿崩症。
  何老认为尿崩症是属消渴范畴。消渴证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是烦渴多饮,中消是善饥多食,下消是尿频量多。消渴病尿味甜,并发皮肤痈疽,完全符合糖尿病。而尿崩症既无糖尿,又很少并发痈疽,而且没有中消善饥的症状,甚至反而食量减少,这是与糖尿病的不同处。三消证的病机,主要是燥热伤阴,治上消宜润肺,治中消宜清胃,治下消宜滋肾。而尿崩症临床主要突出上消和下消证,因此治疗要着重滋肺益肾。结合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尤应重视滋补肾阴。
  何老本着这一治疗原则,多年来治疗不少尿崩症,经过长期耐心的治疗——滋补肺肾之阴,多数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由于疗程长,见效慢,所以治疗本病必须取得家属和患儿的合作,坚持长期服药,始能达到治愈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