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与五行之道

 山东军 2017-08-19


五行学派则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观察世界。五行学派认为世界本是一气,一气化而为五,整个世界是由五种能量组成:南极火的能量;北极水的能量;东极木的能量;西极金的能量;中央土的能量。土的能量是最中和的能量,土的能量最多的地方是中原,越往南火的能量越多,越往北水的能量越多。一年四季天地中的五行能量也会有偏差,夏天火的能量多一些,冬天水的能量多一些,春天木的能量多一些,秋天金的能量多一些。天地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这五种能量聚合而成,每一种能量都有其特定的属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外部表现判断出该物体内部五种能量的多少。天地间无生命的物体中,木头所含木的能量较多,金属所含金的能量较多……其他可以此类推。有生命的植物中,味道以酸味为主的含有木的能量较多,味道以苦为主的含有火的能量较多,生长在西方的植物金的能量偏多,生长在东方的植物木的能量偏多……其他可依此类推。人为万物之灵,人体内五行能量几乎匀平,体型瘦高的人木的能量稍微多一些,黑胖的人水的能量稍多一些,只要五行能量总体接我近匀平,人就无病。当五个能量比例失衡时人就会得病,医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将病人的五行能量调平衡。

中医与五行之道

五行与天地四时

五行能量如果静止不动,则无生机,天地乃至人体的五行能量运动以相生为顺。这种相生顺序最清晰的表现为天地四时的变化,天地五行能量由春木旺逐渐转变为夏火旺,再至长夏土旺,再至秋金旺,再至冬水旺,再回到春木旺,如此生生不息地流转。在古人的思维里,如果四时定格于任何一个能量不继续流转下去,天地便失去了生命,天地间也不会有任何生物。四时的流转如果出现了过急或滞涩,如不到夏天,火的能量就提前到了,或者已经到了夏天,火的能量还没到,则天地间的生物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每年天地间五行能量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素问》最后的“七篇大论”中都有详细记录,若要精研此七篇,没有扎实的古代天文和历法知识做基础是很难读懂的,亦很难用于临床,绝非现在流行的问问病人的生辰或得病时间就对其病情做判断这么简单的。五行学说在应用上,上可以治国、下可以治病。例如在古代,巫师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出今年天地之间哪一个能量出现了问题,他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特定时间祭祀朝拜天地,将特定动物的五脏之一放于祭祀的正位,其他脏器根据具体情况放于次位。假设某年天地间能量单纯火不足,有可能的祭祀方法便是将属午火的马的心脏放于祭祀主位,通过一定的仪式壮大这个能量场,以期盼可以影响天地,这实际是给天地开了一张处方,以缓解天刑。这种方法究竟是否能够影响到天地间五行能量的流转,是否只是古人天真的臆想,目前无法判断。

中医与五行之道

五行与人

人体五行能量也是以顺生流动为良,轻微地流动过慢或过快则病轻,五行能量滞留于某种能量时,起初只是会表现出该能量的病变,如果该能量继续增加且不流转,则会按相克或相侮的路线传下去,以相克之传为多。以木为例,能量堆积于木,随着木的能量堆积人开始会表现出木病;如果木病不得以纠正,继续蓄积一段时间便彻底打破了平衡,木的能量会去克制土的能量,土便得病,此为逆;也有可能木的能量继续蓄积到一定时间而去反侮金的能量,金得病,此为孙子打爷爷的大逆。木去克土之后如果还是得不到纠正,过一段时日土便会去克水,水病,继续则去克火,火继续下去就会克金,金如果再去克木,木本已病再受克,必死,其死多发于庚辛金日。

中医与五行之道

五行与修身养性

五行学说亦可用于修身养性。对于由精神和肉体组成的人,代表“火曰炎上”质轻无形的是人的精神,代表“水日润下”质重有形的是人的肉体,肉体能量生精神,精神能量滋养肉体,中间经过木、土、金,作为两极则是水与火,如此循环往复。后天八卦即是以水火为两极立论,人可以控制的就是一定要让水的能量上行,慢慢滋养心火,同时要让火的能量下行慢慢滋养肾水。水为肉体,因此我们一定要运动肢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不能过于懒惰使得肉体能量堆积而不运行,这是现在很多人所犯的通病,每天海参、鲍鱼吃着补养肉体,却又坐着汽车不去运动,这样水的能量便会蓄积而得病,如此当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运动。但现实中经常看到的是这些人总喊自己虚,找中医大夫进补,这便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不知持满”。心火一定要下行,就是一定要沉下心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滋养身体,不要为了求得一时痛快而去放任其外骋。现在外界的诱惑使很多人心不能沉,并且沉迷于名利之中,在得到欲求多年的名利后却没有身体去享受,这便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不时御神”。《道德经》对修身养性的总结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也是中医讲的“水火既济”。

中医与五行之道

五行与处世

另外,也可以将五行学说用于为人处世。我们与外界人或事的关系不外乎以下几种:①付出。我们把能量给某人或某事,此为我生,为“子”,在现实中对应的是子孙、学生、下属以及掌握的技术等,这些都是需要不停滋养的。②索取。从某人或某事中索取能量,此为我克,为“财”,现实中对应的为金钱、奴隶、贵重物品等,这些是我们去索取的。③被给予。某人或某事主动给我们能量,此为生我,为“母”,现实中对应的是居住环境、房屋、汽车、工作单位、父母、老师、宗教等,这些都是滋养我们的。④被索取。某人或某事主动索取我们的能量,此为克我,为“官”,对应现实为官府、疾病,以及名声、地位等,这些都是从我们这里索取能量的。⑤合作。我们与某人并肩作战,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盈亏,此为比肩,为“兄”,现实中对应为朋友、同道、合伙人等,这些都是与我们能量平行的。我们与外界只会发生以上五种能量交换。了解了五种关系后,我们需要知道正确的五行流动顺序为我去生子,子再去生财,财再去生官,官再去生母,母再来生我,如此流转反复,不可以使流转的能量停滞或发生相克。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使能量流转,就是《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能量流转才能生生不息,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生我们的能量,并用这个能量去生子让其传递下去。

中医与五行之道

殊路同归

阴阳学派和五行学派对“道”的认识一致,这两个门派所言均是“天地之道”,最核心的观点都是“天地本是一气”,只是在表述“道”所演化的万物时切入点有了分歧,最核心的分歧就是“道”演化出的最大的象—天地。阴阳学派认为“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地交泰,阴阳流转,此即浑天说;五行学派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天动地静,五运相袭,此为盖天说。无论表述如何,与事实是否相符,都不影响我们对“道”的体认。所异者为道之用,所同者为道之体,门派的纷争起于未得道的门徒而非得道的师父。这就好比登山,在没有登到高峰的人眼中,只有一条他正在走的路可以通往山顶,因此会批评从别的路登山的人,认为他们错了;而到达峰顶的智者举目四望,所有通往山顶的路尽收眼底,每条路都有其独特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