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社会工作如何有效接轨“居家养老项目”

 快乐英平 2017-08-20


一天,两位来自社区居家养老的婆婆敲开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门,她们嘟嚷着不会使用项目配的“平安铃”手机,当同事正要翻开手机说明书时,凭着以往的服务经验,我主动跟前为婆婆们进行教学,完了以后,她们满怀感激之情离开了。

就是一次简单的咨询求助,但引发我无限的思考,就这次事件而言,假如我把自己看作一名“志愿者”,居家养老项目是一项长期工程,而“志愿者”个体本身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所呈现的具有共同的、长期的、不间断的服务需求,作为“志愿者”的我也是举步维艰,如果说要以实施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与“居家养老项目”进行有效接轨,敢问路在何方?

“居家养老项目”之我见

据全国老龄委预测,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观念与价值不断更新,使得“细胞”开始“裂变”,而这里的“裂变”表现在于家庭核心化、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以及应供养的老人增多而赡养的子女减少等等现象,从而就衍生出一个个的“空巢家庭”,也就是说,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无法抗拒的结果。

因此,居家养老项目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需求而顺应产生的社会福利服务项目。但在服务推进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透过一些日常服务的镜头来进行描述:

镜头一、家庭式疏忽照顾已成“家常便饭”

Z公公是一名退休军人,居住在一个只有十多平方的小屋子里,每次他都会指着旁边的一栋房子苦笑着说,万万也没想到,儿女一起把自己原本的房屋霸占了,现住红砖搭起一个昏暗的小间,密密麻麻地放着各种生活用品,包括洗手间;夏天到了,白天小间里酷热难耐,自己能摆张小凳子靠着墙,乘着巷口偶尔吹来的风小憩;身体残疾,双腿严重变形,平时走路就靠着一把雨伞搀扶着;血压一直偏高,就在门前的植物取叶熬汁服用,以作降压……

镜头二、精神孤独日益严重,交流范围狭窄

C婆婆是一名高龄长者,因为眼睛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白天离家里五十步的榕树头前听着其他老人在聊天,晚上就在家里和老伴对话,而最近老伴去世了,一夜之间仿佛生活被打破了。一次,天空开始下零星小雨,她披着头巾,拄着四脚拐杖准备要出去,尽管社工解释了榕树头前已经没人了,她表示,“我不知道,我在家里已经没其他人了,我就想去找个人听我说话也好,他说话给我听也好,我不想呆在家里,不如,你送我去敬老院好吗……”

镜头三、老年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Q婆婆是一名自梳女,今年已经92岁,平时由侄子请回来的一名佣人来照顾,婆婆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喜欢赶人走。一次,社工带着亲子志愿者来到婆婆家中,婆婆没有一如既往地反感外来者,而是静静地作者凝视着,在有说有笑的氛围下,婆婆潸然泪下,志愿者连忙擦拭着她的眼泪,婆婆表示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像今天那么热闹,我也曾想过儿孙满堂的画面,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高兴的一天……”

综上所述,即便是居家养老项目里的老年人,一旦失去社区的照应,他们将失去支持,成为被社会割裂的一方,站在了无法享受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和支持网络的边缘。而居家养老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核心、政府支持为主导、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社会工作则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强调社区是互相关怀和照顾的网络,以解决社区里共同性问题为愿景的意义,因此,站在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利用“社区营造”的契机,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形成互惠互助的工作合力,社区社会工作能够与“居家养老项目”有效接轨。

例:“松柏社区大学”——老年人参与社区发展计划

“松柏社区大学”是中心的一个服务项目,旨在以服务社区老年人为宗旨,不断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文化需求,以社区为依托,进一步落实“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此项目注重为老人提供平台,激发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提升老人的社区归属感和肯定老人的自我价值。那么,利用中心项目资源与居家养老项目进行对接,是实现有效接轨的最大体现之一。

一、发展社区服务队伍,助力“嵌入式”支持帮扶服务

从“松柏大学”里筛选出一支“乐龄帮扶服务队”,采取一种以低龄长者去照顾居家养老项目里的高龄长者的服务模式,因为“同龄”的关系,两者之间不会产生过多的代沟,根据高龄长者的生活爱好,以开展拉家常、书画、散步、读报等简单方式进行互动,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共鸣,在居家养老服务里,对于精神慰藉的需要往往先于生活照料,而且,中心项目通过“记分”的形式,使低龄长者的行动获得肯定,彰显价值,从而带动更多的低龄长者愿意投身支持帮扶服务当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发展社区主题教育,以生命影响生命,共建和谐社区

居家养老项目的执行,其本质意义在于提高生命质量,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然而,在服务开展中,社工曾遇到过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原本就认为老年人就是一种负担,他们过度依赖社工与护工,为其老年父母“包办一切”等情况,“孝感文化”的淡薄与缺失,正是导致老年人晚年精神孤独寂寞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可以根据社区教育中发展式教育的指引,把“孝感文化”作为衡量社区文化程度的标志,利用项目活动输送到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平台:组织低龄老人夫妻开展社区孝心达人评比活动,孝敬父母演讲比赛等来带动孝亲敬老的风气;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对模范家庭利用媒体等平台进行表彰,宣传他们尊老、敬老、养老的事迹等,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孝”的示范性教育,从而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

其实,对“松柏大学”中心项目与居家养老项目还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如召集养老护工,邀请中心康复师或其他职业医疗师等多方力量,教授他们认知康复训练等技术,进行资源整合,为有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对抗脑退化症等。

居家养老项目本质是一种社区福利性的公共服务,总之,只有以社区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文化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积极探索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互相关系,才能不断老年人的生活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