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于尝试,更在于坚持:我的第一个马拉松

 清清细泉 2017-08-20

    文章的开头,先放上汤唯给郑开马拉松写的话:“生命在于尝试,你比想象中更坚强。”


    由于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较新鲜,想说的话自然很多,因此把经历和感想分成以下七部分:一前言、二报名、三备战、四Hello郑州、五比赛、六Goodbye郑开、七总结。

一、前言

    对于一名跑步爱好者来说,参加马拉松比赛大概也算是某种仪式和象征了。作为业余跑者,我总是禁不住想通过参赛来挑战一下自己的冲动。但是鉴于之前的跑步一直都是零散随意的,只能把参赛的念头搁置不提。

    从2015年5月下旬才开始持续不断的跑步,先是两三公里,之后是五公里,偶尔冲下十公里。北京马拉松报名的时候,好友告知了一声,不过当时已经报了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冲突,再加上从没拉过长距离训练,就放弃了报名。

    等到了10月份,好友又通知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开始报名,忍不住报了名,虽然当时只跑过10+公里。心里还是有一点畏惧: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月,从未跑过二十公里以上。没办法,只能按部就班训练了。期间跑了两个线上半马:第一次跑时经验不足,后半程完全崩溃,耗时2小时4分;第二次吸取教训,准备充分,用时1小时50分。11月8日鸟巢半马比赛那天,恰逢立冬,在微冷的天气中,和8000多名运动员一起展开了角逐。或许是比赛氛围较浓,肾上腺素分泌较多,竟然跑出了1小时37分的个人最好成绩(Personal Best,简称PB)。欣喜之余,又把目光投向了全程马拉松(简称全马)。

    但是作为业余者,不想在参赛花销上投入太多,因此把目光锁定在北京周边的比赛,同时也关注着各网站或论坛的赛事信息。

二、报名

    到了11月中旬,郑开马拉松的报名通知出来了。哟,还是第十届,貌似值得去跑啊。但是看到报名要求,需要提交往届郑开的完赛证明或者三甲医院开具的体检证明(须包含心电图、胸透、血压),热呼呼的心一下子凉飕飕的。往届成绩,我没有;去三甲医院体检,又麻烦又花钱。

    思索良久,偶得一策。也许可以试试公司每年例行的体检的结果,虽然不是三甲资格,说不定也能蒙混过关。隔几天查看审核结果,居然通过了,忐忑的心放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抽签。12月初收到了中签短信,让及时交费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里看到有中签者说他既未提供往届证书、也未提供体检报告。而且从报名到公布抽签结果,官网不仅延长了报名期限,还扩大了参赛名额,不禁有圈钱的嫌疑。

三、备战

    从12月6日交完120元全马报名费,到3月27日比赛,共有112天,大约3月零3周的准备时间,貌似挺充足的。但是北京的冬天,气候实在不宜运动。低温倒是其次,可以穿厚点;雾霾是最大问题,总不能每次都戴着口罩跑步。

    户外运动受限,又不想办理室内健身卡,那就研究一下相关的运动理论吧。于是陆续买了一些健身运动类的图书,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完整地看完。

   12月的总跑量只有83公里,2016年1月份和2月份跑量也不大,再加上春节前后光吃不练,蛰伏一冬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体重长了五六斤,体能回到训练前。

   过了元宵节,才意识到只剩下一个月多点的时间了,慌乱的心开始着急。于是在随后的四个周日连续去奥森公园跑了21、25、20、15公里,平时工作日间歇跑跑五公里。这样3月份赛前合计80多公里,虽然不多,也能压压惊了。在这里特别感谢光明乐跑组织的马拉松训练营,我参加了几次集训,感觉服务周到、训练科学。

四、Hello, 郑州

   由于抱着一切从简、实用的原则,提前两个月订购了往返郑州的硬座车票。住宿的青年旅舍预定较晚, 是3月24日晚上在携程网下的订单。25日晚上离京的火车,下了班吃了饭,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出发去西站了。

    也许是订票较早吧,乘坐的是1车3座。上了火车一看,大家有一半都是参赛的跑友,年轻人居多,中年人次之,还能看到老年人。印象深刻的是个老先生,说他每年参加25场马拉松,打算一直跑到跑不动为止。

    次日七点,准时到郑州。出站走了不到20分钟到达旅舍,吃了点面包洗了个澡,简单休整一下,还得去领参赛包,官方公布的最后一天的领取时间是10:00-16:00。

    等赶到CBD会展中心,已经十点左右,文化广场领包处已经排起小长队。看到服务窗口数量之少,我不禁诧异郑开十年是怎么了,全马近万人就三个窗口。排队等待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还有人插队,而且插队者基本都是中老年。我就在明媚的阳光下排着队,庆幸随身带了kindle电纸书能看看书消磨时间。然而我并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左耳是郑开十年嘉年华节目表演轰轰的音乐,右耳是赞助商咚咚的宣传。队伍就在轰轰咚咚中缓慢地移动着,速度大概0.33米/分钟,估计比蜗牛、乌龟爬的都慢。


    在大家前后左右的抱怨声中,我终于挪到了只剩下十米左右的距离,但是这短短十米要等三十分钟。大概十二点多的时候,终于轮到我了。才发现号码布、参赛T恤、参赛指南都没装好,竟然是现场找现场装。我从排队到领到参赛包,花了两个小时多。组委会的组织能力让人大跌眼镜,十年的经验,竟然是这样办事的。

    而且还有比我更惨的,我走的时候身后的队伍比我来的时候还长,排三四个小时队的也大有人在。更不可思议的是,据说后来T恤不够了,有人领的是2015年的。


五、比赛

1、起跑前

    当天5:30起床,比8:30开枪起跑早3个小时。简单洗漱后吃了早餐,一份从北京带去的水果面包、一杯开水泡的燕麦片粥,半瓶佳得乐运动饮料。穿好比赛服,套上长袖长裤,跟房东打过招呼就出发了。路上遇见一位参赛大叔,也是全马,从福建来,年近五十。

    到了二七广场地铁站,已经6:30,买了票才知道参赛者可以免费乘车,有点不解的是自动售票机旁的保安为什么不提醒一声,弄得许多运动员都买了票。不过既然买了票,就带走当作一种纪念也好。

    出了终点站市体育中心站,大概是7:10左右。在这里,可以乘坐组委会提供的免费大巴到起点。但乘车是对组委会能力又是一种考验,没有方向指示牌,上车时大家一窝蜂拥挤,志愿者根本管不住。站我前面的福建大叔开始按照志愿者指示排队,但是后来大家都往前挤,排队的话根本上不去车,我便怂恿他也往前走,终于上了一辆车,虽然是站票。大巴车上,还遇到一位参加全马的老先生,一问已经70岁了。

    7:30多下车到达起跑点,由于不在一个车存包,就跟福建大叔道了别。找到对应的存包车,把外套跟长裤换下,穿戴好帽子腰包手表手环MP3后就排队存了包。之后简单跑了跑热热身,活动了一下关节,还排队去流动厕所放了放水。

    过安检进入赛道,前面已是人头攒动,后面人流不断涌来,上面还有直升机和无人机盘旋拍摄,人群中不时爆出呼喊喝彩声。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比赛的氛围,同时提醒自己起跑要压住速度。


    因为是第一次跑全马,根据之前跑十公里和半马的成绩,我把目标定在了4小时完赛,配速计划安排如下:


但是我知道这个计划是有问题的,毕竟是首马,不确定性很大,可能发生很多意外,最让我担心的是之前最长只在元旦跑过一次31公里,这次在30+以后会发生什么真的很难说。但是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放下心迈开步享受跑步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之前的训练也不是白练的。

2、正式比赛

    也许是因为站得靠后,我没听到枪响,就跟着人群往前走,快到大门时打开了手机上的咕咚运动。等到我过起点计时毯的时候,大概是8:40左右,这时我按下了手表的计时按钮。


    起跑后,我随着人流往前慢跑着,后面不时有人从缝隙中穿插而过,超过主流,我再次提醒自己要控制速度。路过1km提示牌时,我看了看手表,用时5分55秒左右;就这样又到了2km提示牌,手表显示11分50多秒;按照这个速度我跑到了3km处,用时不到18分钟。3~6公里,因为配速不是整数,我还算了好大一会儿。

    大约30分钟时到了5km补给站,我喝了一杯饮料接着上路。值得一说的是这时跑道上全是纸杯,虽然路旁有不少很大的垃圾箱,有些跑友的环保意识还是有待提高。

    因为终点开封基本上在起点郑州正东方,当天又是晴天,参赛者跑时面向太阳。九点多的太阳很温暖也很刺眼,所幸我戴了空顶遮阳帽,但汗腺还是开始工作。

    可是我貌似没看到6km的提示牌啊。35分钟时我开始提速,也许是跑出感觉了吧,咕咚语音竟然提示最近一公里用时五分零几秒,我感觉自己跑得有点偏快,应该降速,否则后半程要吃苦果。但是一旦习惯这一速度和节奏后似乎就很难改变,就这样跑到了10km,耗时大约55分钟,期间超了500的兔子(5小时完赛的领跑员)。在10km补给站喝了一杯饮料继续跑。这时跑道上不仅遍地纸杯,还有空瓶子和海绵,更有香蕉皮。没错,香蕉皮!

    过了10km后,人流密度开始变稀,但是还是有的跑团并排四五人占住跑道,那阵势仿佛在拍大片;还有人横向扛着团旗,真是一旗当关、万夫莫前;还有人外放音乐,音量盖过大妈们的广场舞音乐。

    就这样到了15km,喝了两杯饮料接着跑。看官方参赛指南说10,15,21,25,30km处有厕所,但是10km处我没看到,想在15km处的WC解决,一看就两间,而且还排了几个人,就放弃了。之前看过许多人在路旁广告牌后面、灌木丛中解决问题的,我总觉得不雅,是以不屑为之。可是等过了19km,我实在忍无可忍,就也在灌木丛深处解决了。在之后公布的21,25,30km处,我反正没看到过厕所。而且据和我同火车返京的跑友说,他去绿化处解决时,看到有女生如厕,便急忙转身离去。我不知道那些不好意思在路边解决的女运动员们要忍受怎样的折磨。


    过20km时依旧喝了两杯饮料,这时超过了400的兔子,身后逐渐有半程选手从身旁加速冲向终点,路旁的志愿者也加油助威。半程时看了看时间,大约1小时54分钟。

    从半程到30km,开始掉速,大约降到每公里五分二十秒。大概25km时我把MP3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切换到了节奏较快的跑步专用歌曲,希望能借音乐保持较高的步频。在30km处喝了一杯运动饮料一杯纯净水,离开补给站时看到桌子上居然有能量胶和营养棒,于是又拿了一支能量胶和一支营养棒。本来我自己参赛前想买的,但一来不太重视这些补给二来怕网购送货时间太晚,就没准备能量胶和盐丸。当时就拧开能量胶,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拿着营养棒跑了一公里多后也拆开吃了,但是固体的还得嚼烂,又不好下肚,差点噎住,总算在路旁看到有人补水,就硬着头皮上前要了一杯水喝了下去。

    吃完东西,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举步生风有没有,就这样我从30km跑向了35km。这时已经进入开封市区里面了,太阳也偏向南方,帽子已经湿透了,但是我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不适,就是右肩腋下摩擦得有点隐隐作痛,于是在下个补水站用水擦洗了下,便不再疼痛,估计是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盐粒摩擦导致的。

    35km处依然是一杯饮料一杯水,从补给站出来时双腿有些酸疼,但还能继续跑。由于已在市区,路两旁的观众渐渐增多,还有一些摄影师。之前我心里一直畏惧的撞墙期(身体极限、临界状态)这时还没出现,于是就按照之前的步伐一直向前跑,过了36,37km,之后是38,39km,还有最后三公里,但是最后的每一公里都开始显得无限漫长,总算看到40km补给站的遮阳绿伞了,这时嘴里发干,似乎又有点发甜,有点想吃咸菜。

    在40km处喝了两杯水,一看手表3小时34分左右,似乎能跑进3小时45分钟,于是继续前行。赛道两侧站满了观众,还有人喊加油,志愿者也举着“坚持=胜利”的牌子。但到了41km左右时,我的身体好像进入了撞墙期,每迈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脚步落地的声音仿佛压过了观众的呼喊声。还有最后一公里,就算是停下来步行的话,应该也能按计划4小时完赛。这时赛道上有人步行,也有一些人从后面赶超而过。我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跑步还是行走?这是个问题。继续跑的话,身体的心肺、肌肉、骨骼、关节等能不能承受得住负荷?会不会出现意外而受伤或者挂掉?步行的话,虽然也能400完赛,但是会不会留下遗憾?

    经过认真而谨慎的考虑,我选择继续跑,但是只要身体再稍微出现任何不适,就马上停下来步行。这时我也超过了好几个人,随即听到路旁一位大叔说还有500米就到终点,身后有人开始冲刺,但是我赛前已给自己定下了“珍爱生命,拒绝冲刺”的原则。不过这时候即使想冲刺的话,也已经精疲力尽,无力为之了。

    又过了大约200多米,赛道左转,终点大门赫然进入视线,我的心开始激动起来,将近四个小时的奔跑终于到头了。又一个运动员从我身边冲了过去,两旁是观众的欢呼,我的脑袋似乎有点眩晕。于是我闭上了双眼开始享受这最后的距离,或者更确切的说,忍受这最后的煎熬。当我睁开眼时,离终点还有几十米,看到大门时间显示是3小时50分多。拿出最后一点力气,跑过最后的距离。冲过终点计时毯时,手表计时3小时46分56秒。

    接着肩上被志愿者披上了长长的浴巾,说了声谢谢,却发现嗓子已经沙哑,两腿也开始发酸发软,走路有点飘。在志愿者的搀扶和指引下领了完赛包,两口气喝完了其中的一瓶纯净水。之后在旁边进行了十分钟左右的拉伸,酸疼的双腿渐渐好转。后来收到芝华安方的短信,告知枪响成绩3:52: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