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将感冒分为五种,按摩 食疗效果更好

 雨中人之也 2017-08-20



  感冒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都有哪些呢?

中医将感冒分为五种

  风寒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风热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

  暑湿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暑热感冒:发热,偶尔怕风,心烦、汗出口干,喉咙疼,流鼻涕,咳浓痰,舌苔较薄,脉象主要为浮脉或数脉。

  时行感冒: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中医按摩预防感冒的方法

点揉风池穴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揉大椎穴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至200次。

拿肩井穴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凸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预防感冒的茶饮

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12

门诊预约:

1)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周二下午)预约电话:0591-23532021;
2)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六楼611室(周二上午)预约电话:0591-87878130。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周六上午8:00~1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