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三

 拉普拉丝 2017-08-20

1、“三一律”:

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中的艺术规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者机械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创作规则的产物,是建立在对古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亚里斯多德的曲解上的。它的合理成份是重视艺术形式的完美,但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却逐渐阻碍了戏剧创作的发展。


2、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盛行于欧洲一些国家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它是封建天主教会势力再度兴起在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在文学上指夸张、繁艳的风格。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形式上的特点是雕琢词章,追求绮丽的文风;内容上的特点是将人文主义所倡导的现世追求和天主教的来世思想进行畸形结合,其代表为意大利的马里诺派,西班牙的贡哥拉派和英国的玄学派。


1、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全欧性的政治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把启蒙教化看作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运动称号由此而来。它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且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的纲领,形成以理性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具体内容有:(1)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2)以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3)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僧侣和贵族的特权;(4)对私有制和封建国家政体、立法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作了舆论准备,尤其在法国,启蒙运动为1789年的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小说样式。法国启蒙作家大都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创作往往是为表达启蒙思想服务的,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他们思想的体现者或代言人,从而形成了哲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代表作《波斯人信札》,开了18世纪哲理小说的先河,之后,伏尔泰写了《查第格》、《老实人》,狄德罗写了《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哲理小说。哲理小说对宣传先进的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起了重大作用,但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每日一记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