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 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克);灶心黄土半斤(60克)。 【煎 服 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现代用法:先降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药量按原比例酌减)。 【讲 解】本方源于《金匮要略》一书,主治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等证。以血色黯淡,四肢不温为其主要症状。治当以温阳止血之法。方中灶心黄土为君药,本品色黄性温,黄为土之色,温乃脾之所喜,又经火烧煅,火乃土之母,土得母燥而性温,故能入中焦以温暖脾阳,且其收敛之性又有止血之功,可标本兼顾。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治其本,共为臣药。然术附温燥,易耗血动血;出血过多,必致阴血耗伤,故配生地、阿胶以滋养阴血,且可止血,白术、附子得阿胶、生地,可制其温燥之性,阿胶、生地与白术、附子相合,又不虑其滋腻呆补,碍阻脾阳,故阿胶、生地、白术、附子四药并用,实有阳得阴助,阴阳两顾之效。更配少量黄芩,取其味苦坚阴之功,亦可制约白术、附子之温燥,又血伤易致阴虚火动,故黄芩还寓清肝止血之效,以上五味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调药和中。诸药共用,温凉并进,刚柔相济,阴阳两调,温阳而不伤阴,滋阴又不碍阳,真可谓配伍得宜,实为温阳止血的有效方剂。 临床应用本方时,灶心土难于筹备,故多用赤石脂代替。赤石脂性温,味甘涩,具有良好的温中收敛止血的作用。若有外邪者,不宜使用本方。 【临证应用】本方是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等证的代表方剂。其症可见出血的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尤多常用于洽疗便血,其特点是大便出血,色暗淡,先便后血,同时可伴有形寒肢冷,面色皎白等脾阳不足的症状。所以临床本方加白芨粉、三七粉、乌贼骨治疗脾胃虚寒的胃肠出血病,其效果确著。 常用加减法:若胃纳差,可将阿胶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气虚甚者可加党参益气摄血;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芨、炮姜、艾叶等温中止血;便溏者,黄芩炒炭,以减其苦寒之性,再加炮姜温中止血。 【文献摘录】尤在泾:“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去肛门远,故曰远血。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后,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下》) 包潘良——在线辅导 浙江省东方中医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6.中医名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