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代表作《蜀素帖》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举止张狂,放荡不羁,即使面对权贵,也敢放言无忌,且自身带有不少的洁癖与怪癖,常常做出令人费解的举动。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为了心爱的石头,他可达到“抱之眠三日”的地步,因此被人称为“石痴”,更留下了“米芾拜石”传奇佳话。米芾经常到各个地方游历,每到一处,他都要游览当地的名山,每每遇见奇峰怪石,他不管身边有没有人,有什么人,当即正襟下拜,口称“石兄”。 有一年安徽无为县境内出了一块怪石,米芾叫人把巨石运回自己府中,安置跪拜,以后每天都要对着那块巨石仔细观察、抚摸,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米芾敬奉怪石的事情很快传的沸沸扬扬,有人就上本参奏米芾玩物丧志,荒废政事。米芾因此被罢免了职务。但他没有后悔,也不沮丧,反而画了一幅《拜石图》,挂在堂前,自鸣得意。从此,他的“颠”名就广为流传了。 在新婚之夜,夫人李氏把随身陪嫁过来的传家之宝赠给米芾。这是一块灵璧石,看到这块石头米芾激动地两眼放光,做为鉴石的行家,他一眼就看出这块灵璧石的不凡。当夫人说出这是写出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名句的南唐后主李煜珍藏的奇石“灵璧研山”时,米芾更是睁大了眼睛。原来,夫人正是李煜后世之孙,这块宝石正好由祖辈传到她这。 这块 “灵璧研山”石,它是一块山形砚台,可做墨池来研墨。这块石头的形状呈山形,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依次日岩、玉笋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岸陂陀中凿为砚。其鬼斧神工的天然造型,怪不得,当年南唐后主当作是生命之宝。夫人之所以将此“灵璧研山”送予米芾,一是因米芾爱石,二是灵璧石乃恒古不变之物,象征夫妻恩爱永恒。 得到“研山石”后,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抱之眠三日”仍不够。 宋徽宗与米芾一样,也喜爱石头。两人相见恨晚,十分投机,一日酒后,两人在谈论灵璧石时,米芾一时高兴便将其妻所赠定情之宝“灵璧研山”示于宋徽宗观赏。宋徽宗观后十分激动,米芾看宋徽宗有索石之意,随装醉卖傻,趁其不注意,突然从徽宗手里夺过来,抱在怀里不放,并哈哈大笑。宋徽宗无耐只好顺口说一句:“活像个颠子。” 宋徽宗没得到宝贝当然闷闷不乐,他就让奸臣蔡京说服米芾相赠“研山”,可米芾不从。在软硬兼施无效的情况下,蔡京就使用了毒计,将米夫人相送的一罐大头菜伪装成“灵璧研山”送于宋徽宗,栽脏米芾有欺君之罪。将米芾投入大牢,又用王羲之“鹅”字作证据,诬告米芾思念前朝,有谋反之罪,以杀头相威胁,让其交出“研山石”。在米芾人头即将落地的危急关头,米夫人手捧“灵璧研山”直闯金殿,献于徽宗皇帝。米芾悲痛欲绝,为再与心爱的“研山石”多亲近一会,求宋徽宗再开恩让其用“灵璧研山石”写书法一幅。于是,米芾将“研山石”放在供案上对其三叩九拜,并感慨痛哭道:“深山里灵石一块,天地间混沌一砣。白云深处悠高卧,洁身自好引墨为歌,浓淡干湿变五色,纵情四海挚山河。怨自己秘宝示人,才卷进是非网罗。”拜毕,奋笔疾书,写出了流传千古赞美灵璧石的《研山铭》。我们从字里行间中足以能感受“石痴”丢失视石头为生命的痛苦。 米芾手卷《研山铭》 虽然研山石最后流落不知所终,但米芾手卷《研山铭》却辗转流传了下来,它为后世描摹和展现了一代名石的风采。也就是说,研山石的生命凭借《研山铭》得以流传、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