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改革之难,农地定价和农民安置是最难的!

 昵称39856387 2017-08-21


一、经济规律在三农领域的失灵!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四大因素,人力、资本、技术、制度缺一不可。正常而言,技术越进步,社会生产率应该越高才对,人民的生活也应该越幸福才对。

三农领域缺并不是这样。谁都认可农业机械化对效率的提升,一台机器顶得上1000青年劳动力!但无论是农民自己、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对大规模的农业不仅不支持,而且心生抗拒,以至于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有大跃进的风险之前,中央每年都要提“适度”规模经营。有好的技术却没法大规模推广。除了技术领域职务,在资本和人力领域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境地。严禁工商资本大规模进入农村,农村留不住人才,一个个满怀情怀的农业创业者尝试了几年之后又失望的离开了这个古老的领域。

而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制度的改进在农村也是裹脚老太破,慢了老百姓不满意,快了又怕有风险!土地确权本身为建立农村的市场化打地基,但面对数亿农民数十年的土地历史问题,怕是难以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农地入市也仅仅放开了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这个小口子,农村宅基地在新版土地管理法中依然没有被赋予“财产权”。归根到底一几句话,改革进度远远落后于农民的期望。

一时间,促使经济发展的四大因素在农村俨然完全没有发挥之地。

二、土地定价的烦恼!多了不值,少了农民没法生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说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农村,首先你要有一个市场,尤其是土地的市场然后才说的上到底是谁起决定性的问题。

农地圈当然能够理解改革操刀者的苦衷:改革过快,7亿农民如何安置?农业现代化当然要“省”出数亿劳动力,让这些人怎么办?靠地租能养活农民嘛?当然不能!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目前也大都实现工业自动化了!现有的员工规模都要裁员。进城从事服务业吗?去你家做保姆你放心吗?一二三产结合的乡村旅游才能有多大规模,才能吸纳多少劳动力?

由于没有合适的就业市场安置“即将”被技术“节省”出来的劳动力,改革自然也不敢贸进!越贫穷的市场越经不起折腾,农村显然不具备禁得起再次折腾的缓冲力!

往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作为农民最核心的自然资产,土地,在改革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给农民的土地进行市场化的定价成为让每个人都头疼的问题!

以农村最具有土地增值的征地来说,一方面县级政府从农民手里拿了很多耕地转为工业用地招不来商,另一方面是征地的拆迁冲突,农民老觉得土地卖的便宜了。

耕地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土地流转的地租便宜了,农民干脆不租,还不够养活自己的干嘛要租?租金过高,租地经营者干赔了干脆扔地走人!

土地定价最核心的问题是:贵了吧不值这个钱,便宜了吧农民真心无法生活。

三、机械化已经让农民成为尴尬存在,将来的人工智能来了呢?

农民作为社会里的弱者,其知识、阅历、财富都不占优势,农村改革之所以步伐慢,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了人多地少、农业现代化之后的农民安置问题。

农村土地的价格和农民的改革后的安置问题,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