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美妙的建水紫陶

 追梦残魂 2017-08-23
发表于 2013-2-9
马行云 文/摄影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瓷艺术象熠熠闪光的一颗明珠,被人们称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历史上飘舞的精灵。云南边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在遗址的发掘里,人们从极富灵性的陶瓷碎片中,破译出唐时明月宋时风华的中华文化遗韵。
千百年来,建水紫陶广受民众喜爱,在国际国内多次荣获大奖,至今建水紫陶仍在传承历史,改革创新,生机蓬勃中发展。建水紫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这已成为建水紫陶的一张名片,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书画艺术的展示不是写在纸上,而是采取阴刻阳填的方法移位到陶胚上,并采用无釉磨光的工艺精制而成。建水紫陶具有“体如铁、色如铜、亮如镜、声如磬”和“花瓶装水不腐,花盆栽花不烂,茶壶泡茶愈香,餐具存肴不馊”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精美的陶瓷造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装饰性-—-观赏美,纵观古往今来的陶瓷装饰手段不外呼有:素坯化粧土彩绘、素坯打磨、素坯镶嵌、素坯挂化粧土施釉、泥坯上堆、雕、刻、印、捏、贴,泥坯雕刻施釉、釉坯雕刻图案装饰、各色厚薄釉系的窑变装饰,玲珑、丝网、印花、贴花,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上釉下装饰等。陶瓷先辈们总结出丰富的实践经验,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方法为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开辟了广阔的创新之路,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陶瓷文明。
建水一代代的制陶艺人、文人和工匠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借鉴并吸取了中华陶瓷工艺以及其它民间艺术的优秀装饰成果,立足建水本地“五色土”,因材施艺,将文人字画用雕刻、填泥、烧制,磨光、窑变等诸多工艺手段熔于一身,料、工、艺精妙完美的结合,化工艺为神奇,赋予了紫陶熠熠生辉的艺术生命,在百花齐放的中华陶瓷艺苑中独放异彩,在中华陶艺中更是难能可贵的独创,是对世界陶瓷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
建水紫陶由于制作手段的独特,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心手感应的手工拉坯,质朴地创造出泥土韵律变奏的生命美;书画名家一笔一墨的灵动,透射出文人墨客的气质、清雅质朴的神奇;心领神会的刀笔喻巧于拙,游走那忍让间,将民族的文化精华演释成金石味的朴拙;原生态“五色土”的谈雅,窑变的魔幻,磨工巧夺的精神,把自然的材质美与人类的创造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以物融心,人物相融的美妙境界。紫陶那可遇而不可求的窑变,五彩斑斓的阴刻阳填,似千年磨蚀,创造出一种古朴厚重的神奇,在中华陶瓷艺术中大放光彩。
建水紫陶器的烧制过程,是一种火的艺术,也是一个神奇美妙变化的过程,陶坯在不断地氧化和还原中产生神奇美妙的变化,个中包含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坯子、同样的火候、同样的烧制时间,生产出来产品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样;产品的色彩会产生神奇美妙的窑变,或黑或绛或紫红相间,出现可遇而不可求的色彩或图案。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水紫陶,在近千年的历史磨砺中,产品由粗到精,由单一到多元,无论是餐、茶、酒具,礼、祭器,还是陈设、装饰,收藏,最显著的特色在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又将使用性与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满足了人们的高度文明的需求。加之在制造过程中可遇不可求的机理、窑变,形成了紫陶产品的不可重复性,这在艺术品中是最为可贵的,难怪紫陶誉满中外,广为流传。就是那些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已失去使用功能的紫陶烟斗,以及老一辈名家名匠的紫陶作品也被热爱紫陶的藏家争相欣赏、收藏。
在数千年来陶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水紫陶从原始的粗陶,发展至今,无凝是一代代有名无名的建水本土艺人和民间艺术的工匠,默默耕耘创造的结果,在漫长的岁月中升华。以向逢春大师为代表的一代名匠,垫定了现代建水紫陶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中的特殊地位:建水紫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极品,建水紫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建水紫陶是云南人民的骄傲。
建水碗窑村风风雨雨千百年来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养育了一批又一批陶艺人才,没有那些紫陶工艺大师们的坚持进取,无私传承, 勇于创新,就不会有建水紫陶繁荣昌盛的今天。现代建水紫陶工艺在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等老一辈大师们的传承和创新下,造型新奇、风格独特,形神兼备,达到了一种新奇古美的艺术境界,历史也造就了现代派的谢恒.徐荣洪.向炳丞.陈学.叶建鑫. 向进兴.余永林.毛耀宏.潘朝凯.黄木生.田 波.田 静.杨春丽.黄木忠.王俊涛.志 伟.杨庆祥.姚 军.邹科.张庚祥.余丽芬.王俊涛.姚军……等等新一代中青年紫陶工艺名师,以及一大批年轻的后起之秀,他们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性,扎根于民间美术的多民族地区,设计思想与艺术感应源自古滇文明,源自浓郁的民间民俗,源自于现代文化的多元,他们性格朴实.厚重.谦虚.热情,作品极富现代精神.气质.神韵,充满着金石味.金属感,充满着时代的动感.充满着刚毅之美与历史厚重感;飘逸着现代的温润与柔美;泥料,图案与纹饰装饰风格的多样化是它显著的特色,流畅飘逸的线条与器型相映成趣;是现代紫陶工艺的生命之光……
建水紫陶工艺被文人誉之为”滇南琼玉”,其根和魂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众多的有民族文化的,高品位的紫陶精品,就能给桑梓热土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 众所周知,从陶瓷工艺的土质,造型,装饰,填刻,烧制,磨光等技术角度来讲,建水紫陶远比宜兴紫砂要丰富的多.然而,同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早已经家喻户晓,世界著名,其销售网点遍布全球各地.小小的宜兴,从事紫砂业的多达几万人,名家大师数不胜数,精品极品价值连城,紫砂业的年产值达几十亿元,紫砂带给宜兴百姓的不仅是高度的文明,还有高度的富裕,相比之下,云南建水从事紫陶行业的不过几百人而已,称得上紫陶工艺大师或工艺师的屈指可数,紫陶专卖店更是寥寥无几,什么原因呢?是建水地处边陲,信息和交通不畅吗?是建水“文献名邦”,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不够厚重吗?是建水百姓富甲一方,不差钱吗?不知是由,不敢妄加猜测。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品,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相当的厚重,理应去发掘、宣传、创新和推广,这沉睡的文明,何时得以觉醒?
神奇美妙的建水紫陶会告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