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卢奥【119】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0

野兽派的艺术

在野兽派绘画中,卢奥的画以其深沉、神秘的气息以及粗犷、厚重的画风,显得别具一格。乔治·卢奥(鲁奥/罗奥 Georges Rouault,1871—1958)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细木工家庭。十四岁时,他便在玻璃画作坊当学徒,学习修复中世纪玻璃窗画的技艺,同时还在巴黎装饰艺术学校上夜校。1891年,他考入美术学院,不久即成为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得意门生。莫罗死后,他曾任陈列莫罗作品的小型博物馆馆长。在绘画上,他起初偏好学院派的风格,后来在经历了一段时期从肉体到精神的危机之后,他选择了一种粗犷有力的画风。1903年,他参与创建了秋季沙龙,成为那些当初还赞赏他的院士们所攻击的对象。在对宗教和社会问题的深思中,罗奥确立了他自己的艺术个性。他偏爱凡高、高更和塞尚,这使他在1905年成为野兽派的同路人。

卢奥生在巴黎小别墅街 (Villette) 的一处地窖里。他自称是「受过大难、脸色苍白的乡村小伙子」,生长在一个基督徒工匠之家,父亲是不列塔尼亚人,为一名细木工匠,母亲是巴黎人,与姐妹们一起从事磁器绘画。外祖父亚历山大.尚达沃内(Aiexandr Champdavoine)一家喜爱收藏马奈和库尔贝作品的复制品,它们大多是从塞纳-马恩省河畔的旧书摊购得的。卢奥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里,受到了杜米埃(Daumier)的版画影响。1885年,卢奥进入彩色玻璃画画家塔莫尼(Tamoni)的画室当学徒,后来又到希尔斯 (Hirsch) 的画室做旧彩色玻璃画的修复工作,直至1890年他选择绘画事业为止,于该年年底进入艺术学院学习,并于1892 年与马谛斯、曼更 ( Manguin) 、马克也 (Marguet) 结为同窗,成为导师居斯塔夫.牟侯(Gustave Moreau)的得意门生。卢奥在1924 年写道,「在牟侯的画室,我已像是卢奥爸爸般老练。我仅廿岁,浅色的眼请,金黄色头发,在一般人看来,我只不过是个富于幻想的人,是个没有痛苦、对恶运没有怨恨的可怜人。」1898年,当牟侯死于癌症之后,卢奥受了牟侯之委托,被指派为牟侯博物馆馆长,这使卢奥摆脱了经济困境。此时卢奥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开始与他所受的学院训练风格背道而驰。1911年写给这段期间结识的朋友安德烈.苏阿雷(Andie Suares)的一封信中承认 :「在艺术上,由于坦率和不妥协,我忍受了一贫如洗的惨境;当时有许多人向我买画,其实我可以顺这条路往前走,绘制当时时髦并能挣钱的怀旧作品,但我摆脱了这种从未被我接受的奴役,当了博物馆馆长。我的要求并不高, 2400法郎的薪水,已足够从事和追求我所希望的艺术事业。」在丽古热 (Liguge) 修道院短短的逗留期间,卢奥保留了自己孤僻的绘画风格,之后,他遇到了当代的评论家和作家约里一卡尔.于斯曼 (Joris-karl Huysmans) ;并于 1904午结识莱昂.布洛瓦(Leon Bloy),他的小说使卢奥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卢奥的《圣婴耶稣与博士》获得1894年什纳瓦尔 (Chenavard) 奖。1900年该作品又在世界画展中展出,并成为第一幅被国家购买的作品,后来被收藏在科耳马(Colmar)的安特林登美术馆。

1893年和1895 年,卢奥在两次争取「罗马奖」画展双双失败后,牟侯建议卢奥离开艺术学院,深入现实社会生活中。从此,卢奥开始了所谓的「揭露社会」时期,在这期间他的画中有妓女、有小丑,也有郊区穷人。他在为自己辩解时说「我不希望引起公愤,不想挑起诡辩,不愿意看见混乱,也不想伤害他人」。关于这位艺术家所处的敌视气氛,基.马尔基奥里(G.Marchiori)在1965年这样写道:「在深入研究卢奥作品风格时,草率的解释无法说明其作品的真正宗教含义。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着怜悯卑贱者的感情,和对不公正与伪善的抗议」。然而,新闻界却指责他的作品是「创立畸形的教义和赞颂信仰的拙劣画」。这是 1910年至1911年间卢奥在杜耶画廊(GruetGalleria)举办个人画展所得到的评论。卢奥像沙漠里一头孤独的狮子,不希冀别人的谄媚,即使对评论家们也不例外,「从不为了不可靠的利益、特权以及骗人的荣誉而放弃心中强烈追求的信念。」这种信念后来使他得到了富有耐心的马尔泰.勒.斯达内(Marthe Le Sidaner)的支持,她自1908 年起成为他的妻子,并以教授钢琴的收入来帮助他,同时还和他拥有了热纳维埃夫(Genevieve)伊莎贝尔(Isabelle)、米歇尔(Michel)阿涅斯(Agnes)等四个子女。 1911年至1913年间,卢奥认识了后来影响他创作生涯的几个人:哲学家雅克.马里坦 (Jacques Maritain) 和他的诗人妻子拉伊萨 (Raissa)以及经纪人昂布鲁瓦兹.伏勒尔(AmbroiseVollard)。「伟大的天才商人」伏勒尔当时已是卢奥瓷器画的收藏家。这位「专横」的商人,在1913年买下了卢奥画室的所有作品,1916年始劝他改变方向制作版画与插图。1917年又迫使卢奥完成上百幅未完成的油画,并向他订购「于毕神父的再生」一书的插图,以及大部份「战争和悲惨世界」题材的画作。卢奥在经历了「人间地狱旅行」归来之后,从马里坦的友谊与尊敬中重新获得了精神的安慰。他再次回到了上个世纪末曾涉及的宗教题材创作,如1918年根据《基督受难》所创作的画。1924 年,卢奥在杜耶画廊举办88幅画以及部份瓷器画的大型展览,马里坦在《宇宙杂志》中专门撰写了一篇有关卢奥的评论。此时,卢奥那简单而清晰的重笔彩色画,越来越受人们的赞赏。卢奥喜爱阅读爱伦坡、福楼拜、莫泊桑的作品,每天晚上总与年幼的子女们一起欣赏。1926年,他以5 幅石版画原作和文字,发表了《亲切的回忆》,作品中表现的是对他精神上的老师牟侯、布洛瓦、波特莱尔、塞尚、雷诺阿等人的敬仰之情。1929年,当达吉列夫 (Diaghilev)将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的「浪子」搬上舞台时,卢奥还为该剧绘制了舞台布景并设计戏装。本世纪30年代,卢奥已是位著名的画家,在此期间,他多次在巴黎和国外慕尼黑、伦敦、芝加哥、纽约及其它地区举办画展,使得卢奥的艺术名扬国际。如1937年在碧提宫(Petit Palais)的「独立艺术大师」展,的个人展览室中展出了42幅作品。

卢奥往往有对作品不断润色、不署姓名、不署年和不认为作品已完成的怪癖,当1939年伏勒尔死于一次交通事故后,他陷入了与伏勒尔后嗣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中;直至1947年,卢奥才赢得了诉讼:收回了将近 800 幅未卖出及未署名的油画作品,在这些他认为是尚未完成的作品中,其中三百余幅于次年当着证人之面焚毁。  

卢奥是举世公认二十世纪法国的主要代表画家,亦为最杰出的现代版画家之一。1951年他得到荣誉退伍军人协会勋位。拉伊萨.马里坦在她1952年撰着的「伟大的友谊」一书中回忆道:「卢奥这位艺术家,就像主教堂建造者一样,完全沈浸在纯朴而深刻的信仰要求之中。」1958年2月13日,卢奥与世长辞,2月17日,人们在巴黎圣.杰曼.德.普莱斯大教堂前的广场,为他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国葬,并由法国教育部长主持这场官方的追悼会。1963年,卢奥遗孀及子女捐赠多幅大师未完成的作品给法国政府。


  卢奥的画富于激情,充满爱与怜悯,渗透着宗教气息。他热衷于描绘社会的阴暗面,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他对于丑恶与堕落的诅咒。在这一方面,他的画堪与哥雅及杜米埃的作品相媲美。他曾常常出入巴黎地方法院,观察那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们。在他画上,丑陋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冷酷的法官,成了常见的形象。他画风简洁、有力而粗放。在他的画中,鲜明的色面总是为粗重的线条所框住,令人想起中世纪的玻璃窗彩画。他往往以深色的粗线迅疾地勾画形象,廖廖几笔,便能形神皆备。那粗重的轮廓线、浑厚的色层以及浓重的色彩,使他的画充满强劲的力感与节奏。事实上,他的作品除了情感热烈和手法粗犷之外,与野兽派并无共同之处。在很多人眼里,他更象是一个德国“桥派”画家那样的表现主义者,而不太象他法国的野兽派同道。

《敲鼓丑角》马戏团的丑角,他们有时是快活的流浪汉,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但有时却是一个悲剧的牺牲者。在这幅画中,画家运用破碎的笔触横竖涂抹丑角的面孔,在杂乱黑暗的背景中显得鲜明突出,画面呈现血色的恐怖和不安。

《敲鼓丑角》

鲁奥曾受到过天主教作家、宣传家波罗伊的影响,他寻求一种适合于他自己观念的主题,对于充斥社会的资产者洋洋得意的邪恶行径表示出强烈的义愤和憎恶,他认为妓女就是这一腐朽社会的象征。他在这幅描绘妓女生活的《镜前裸妇》中,就是抱着强烈的憎恶心情来抨击她们所代表的道德败坏的社会。画中没有同情,只有揭露。他把妓女置于很窄的空间里,以暗蓝色为主,以黄白色画肉体,用淡蓝色画阴影,勾出浓重的轮廓,呈雕塑式的造型。而面部令人憎恶,在身体上渗透着腐朽和死亡的病兆,画中的裸体毫无美感,令人厌恶。马蒂斯是粉饰社会抚慰心灵,而鲁奥是揭露。

《镜前裸妇》

《老国王》1917是鲁奥45岁时的作品,画风上比早期有了变化,画面的表现已有几何抽象的感觉。画中色彩很强烈,有彩色玻璃闪光的效果。人物形象的外轮廓以非常重的粗黑线勾画,用来限定形式和控制结构。色彩很厚重,用伦勃朗的厚涂笔触,以底色来衬托画面闪闪的光彩。这种技法和画风的变化是画家情感变化的反映,虽然悲剧和忧伤是基调,但也有欢乐和乐观的时刻,作品里隐含着宁静和虔诚的基督教精神,一种救世的愿望浮现在画中。

《老国王》

1937年作铜版画

他的画用各种颜色交叠渗透,造成厚重丰富的肌理和斑斓多变的色彩效果,给人以犹如岩石般的质感之美,耐人玩味。在到了晚年时的1950年左右,他不再用刮刀刮掉颜色,而是不断地将颜色一层层追加上去,画面产生浮雕般的视觉效果,更加凝重沉实。

卢奥作品中色彩的对比是强烈的,红黄蓝绿等有彩色与黑白等无彩色的运用营造出夺目装饰效果,并透露出某种深沉含蓄神秘幽邃的宗教意味。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剧的美,是崇高的几近丑的艺术、是悲怆、是沧桑之美,作品张扬着老辣古拙撼人心魄的力量。强悍恣肆的笔触,粗涩斑驳的肌理,强烈醒目的色彩,映照着卢奥自信执拗,含忍豁达,虔诚深邃,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性格魅力。

《小丑》

《贫民区的基督》是卢奥的一幅油画代表作。在这幅画上,他把基督表现在一片破落的街景中。我们看见,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夜空,月光洒在这片穷苦人所居住的地方,肮脏的街道向着远方伸去,背景中呈现出破旧的土屋和烟囱。在这寂静的夜色里,基督正引领着他的堕落的子民缓缓前行。画家并没有在基督的头上画上那圈代表其救世主身份的光环。对他来说,基督不需要用光环来表示。他所采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那种虚假金光的东西。他以他自己的信仰,用他内心的爱与怜悯,来体会基督的超于凡俗的神性。他把基督当作受苦难的人类最大的希望去表现。在这里,所有的神秘都通过画家的画笔,通过那渗透在画布和颜料里的炽热的情感,而传达给我们。此画表现方式,让人想起凡高和高更的作品,不过它也许更接近中世纪玻璃花窗彩画的风格。然而,那些粗犷的黑色轮廓、强烈浓重的色彩以及厚重有力的笔触,其实还是属于罗奥本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