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发布微量元素宝宝到底缺不缺、要不要补的文章后,都会有很多家长留言提到「微量元素检测」。 都说不缺营养元素,可我家宝宝做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真的缺钙缺锌缺各种啊…… 好吧,今天丁香妈妈就详细给大家说下微量元素检测。 首先,我们来先看看国家对于微量元素检测的态度是怎样的。 国家卫计委在 2013 年正式下发《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具体如下: 图片来源:nhfpc.gov.cn 文件的态度很明确——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 6 个月以下婴儿。 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之所以会单独为微量元素检测发一份文件进行规范,主要还是因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 微量检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参考意义不大?丁香妈妈请到儿科医生杨泽方,跟大家深度聊聊。 什么是微量元素?一般来说,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1990 年国际权威医学机构重新界定了「微量元素」的范围,并按其生物学的作用分成三类:
当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便会导致疾病,例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影响食欲,摄入过量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等等。 微量元素检测尚不完善 为什么微量元素检测被「叫停」?主要是因为这项检测尚不完善。 要了解体内的微量元素是否正常,自然是想到要做检验。 以头发、血液为标本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大家也耳熟能详。 一般医疗机构可以检测的微量元素是:钙、铁、锌、铜、铅。那么常见的检查方法能否正确评估这些微量元素的水平? 头发检查 头发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头发中检测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体几周前的情况。 另外头发标本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结果不准确,所以其临床价值很有限,目前已很少使用。 血液检查 利用特殊仪器来检测血液标本,基本能反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值。 但这个数值并不能作为绝对的参考标准,因为微量元素不是只存在在血液中,有的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检测不到;另外孩子的饮食习惯、吃下食物的种类、是否患有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其实,在微量元素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是家长们有点担心过头了。 只要饮食均衡、特殊情况下注意补充(比如生病时),孩子们一般都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你担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 请看看以下建议: 1. 不要跟风做微量元素检测 其实国家卫计委早在 2013 年就已发出通知,规范了微量元素检查流程和适用条件。如果不是诊断需要,不建议给孩子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 2. 即使检测结果异常,也别过分担心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并不能说 某个数值就一定是有问题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之一。 而且在临床上,如果医生需要确诊某个微量元素是否异常,不会只看单一的检测结果,还会结合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 例如,判断孩子是否缺钙,会结合体内维生素 D 的含量来看;判断孩子是否缺铁,会参考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判断孩子是否缺锌,需要结合补锌以后血液中锌元素的变化幅度。 所以,当孩子出现「枕秃」「不爱吃饭」「爱哭闹」「常生病」这些情况时,都不能作为判断微量元素异常的依据。 家长不应该凭自己的经验去下结论,可以到正规的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去检测,同时还需要医生结合孩子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干预。 最后丁香妈妈想说,家长们关心宝宝健康心情能理解,但过度重视营养元素的补充,忽视了日常饮食,就难免有些本末倒置。 担心孩子缺乏营养,首先应该积极地从日常的饮食结构去判断,如果孩子真的营养不够,也应该在天然食物中找到健康,尽量通过食物补充,这才是给宝宝安全补充营养元素的最佳方式。 本文首发于丁香医生网站,作者:杨泽方。 丁香妈妈是丁香园旗下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500 万妈妈正在这里享受专业医生、营养师、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内容、课程、咨询服务,一站式解决怀孕生孩子养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