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湿热导致的痛风,中医可有三种不同的治法!

 marsteryi 2017-08-24

从中医临床统计数据来看,痛风急性发作多为湿热证。但因病患体质、复感之邪不同,而所发之证相异。故中医将湿热致痹证痛风再细分为袭表、阻络、内蕴三个证型,临床尚须仔细分辨,以对证处方遣药。

若素体内热,外感寒湿,侵犯于表,郁而发热,为湿热袭表证痛风;若膏粱厚味,水湿内停,壅堵经络,留滞于关节、筋骨,郁久亦化热,为湿热阻络证痛风;若病久不愈,水湿壅盛,化热互结,致气机不畅,脏腑受损,为湿热内蕴证痛风。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湿热致痹的痛风证型,中医有对应的不同治疗方案。

1、湿热袭表证痛风

内外合邪,肌表湿热交蒸。症见:全身发热、微恶寒、周身困重、关节疼痛、红肿不甚、口渴、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微腻、脉濡数等,治疗上以发其热、宣其气、化其湿、解其表为法,方拟木防己汤加减。

方中以木防己祛风湿而止痹痛;桂枝辛温、解肌发表,石膏辛寒、清热退热,一温一寒相互为用,使发表而不助热;北杏仁开宣肺气;滑石、薏苡仁皆为渗湿药,利小便而化湿;藿香、苍术发表化湿、燥湿而健脾;羌活助桂、石发表解肌,辅木防己胜湿而止痛。本方被称为治痹之祖方,临床中又可依夹风、夹寒、夹湿的程度而随证加减。

2、湿热阻络证痛风

病邪壅盛,留置于关节、筋骨。症见:局部发热、不恶寒、肢体重痛、麻木、局部红肿、甚为溃烂、口不甚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疗上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法,方拟宣痹汤加减。

宣痹汤为湿热之邪壅滞经络之代表方。方中以木防己行走经络、祛湿止痛;薏苡仁淡渗利湿而主挛痹,赤小豆甘平利水而消肿;苦杏仁开宣肺气,法半夏通降水湿,一升一降,气机得畅,经络复通;蚕砂化湿除湿、舒筋活络;连翘、栀子清热祛湿解毒;广络石藤、忍冬藤、秦艽甘辛苦寒,清湿热、通经络、尚可凉血消肿;地龙清热通络、止痉通痹。

3、湿热内蕴证痛风

浊邪内陷,停留于脾胃。症见:低热缠绵、午后热甚、身困体乏、疼痛隐隐、胸脘痞满、口淡纳差、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赤、舌红稍胖苔黄厚腻、脉濡等,治疗上以健脾燥湿、清热利湿为法,方拟连朴饮合四妙散加减。

方中川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渗湿、通络而除痹;川厚朴、法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开苦降,气机健运,祛湿化浊;芦根清热生津;蚕砂、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川牛膝化瘀通络;苦杏仁开宣肺气。本证多见邪侵中焦,故方中去黄柏而以川黄连清中焦之热,尚有栀子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故清热之力尤甚。

按:痛风所见之水湿痰饮虽责之于脾胃运化失司,然体内津液之分布则赖脾、肺、肾、肝、三焦等脏腑相互配合,中医认为其中尤以肺脏相关性最大。水湿内停,湿热互热,病犯中焦,致胃中浊气不散,熏蒸肺脏,肺气不化,水湿不能输布和排泄。

故中医在临证处方遣药之时,于祛湿化浊之中,必加宣肺之品。湿热之邪,犯病多黏滞、缠绵,病情反复。急则治其标,待急性期缓解,同时配合健脾益胃、调和脏腑,以杜绝痛风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