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乙神针为啥神?| 说神针02

 yzjsyxb 2017-08-24




清代《太乙神针》乃范毓䭲著,是流传最广的太乙神针专著。


此前有《太乙神针心法》(1717年),著者韩贻丰。该书内容较《太乙神针》详备,但是传播不广,影响力小于后来的《太乙神针》,原因在于,韩贻丰留了一手,没有把太乙神针的药方及制针方法公之于世。


这一点容易理解,没有药方和制法,等于是和尚买了把梳子,然并卵。《太乙神针》是《太乙神针心法》的普及版,内容浅显,且把药方和制法一一传授,故其书流传广泛。



范毓䭲号培兰,曾任粤东潮州总镇。从该书序言可知,作为一任地方大员,范公“留心寿世,遍阅方书”,深感当时医论繁杂不清,延误病患者甚多。于是他“推其根源”,探寻能迅速为患者解除痛苦的疗法。


“去病之速莫若针矣”。但是,在铁针、金石等种种“针”中,最终落脚于雷火针。但,雷火灸法有其瑕疵,用猛烈之药过多,恐伤羸弱之体。于是范毓䭲对雷火灸进行了改良,此即后来的“太乙神针”。太乙神针制法同雷火灸,但是用的皆为纯正之药,而且,用法上不同,隔布七层,不伤肌肉。


太乙神针之实按灸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太乙神针之所以神,关键在于“去病之速”。


范毓䭲“择吉依法制造”,每遇人有风寒暑湿痼疾沉疴,以之治疗,无不效。


江宁尉沈士元手指麻木,“出针治之立愈”。


浙东周雍和学得太乙神针灸法,治疗痨病两人、风病一人、血病三人,无不应手而愈。他自己的足疾亦随治即痊。


淮阳邱时敏于乾隆辛亥年游历南丰,右臂酸痛,大指麻木,不能举笔。依据太乙神针之方法,十日内连灸四次,大指即能屈伸,又在6日内灸三次,酸痛亦止,右臂运动如常。邱公遂抄录《太乙神针》,存之行匣。后遇沉疴,无不奏效。


太乙神针药方


太乙神针的神,在于组方有讲究。除艾绒外,主要是温经活血、行气止痛的中药组成。


《太乙神针》公开了神针制作方法。这里的针,其实是艾条,只不过加了中药而已。将前述的配药称准斤两,打成粉末,和匀,将药粉铺在预先裁好的桑皮纸上,厚一分(一寸的十分之一)左右,层纸层药,一共三层,卷成大指粗细。为了实按的操作,必须确保艾条极坚,以桑皮纸厚糊六、七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必阴干,勿要泄露药气。


太乙神针的神,还因为操作方法的讲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