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磁山文化之大探秘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8-25



磁山是世界上粟 谷的最早发源地;鸡的最早养殖地;核桃最早栽培地;指南针的故乡。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500年。已刻在了中华世纪坛。



八千年前,这里已经进入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稼穑、狩猎、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世界第一粮仓;华夏第一都城;世界第一部历史精典著作——易文化雏形。还是华夏酿酒发源地;农历发源地;气象业发源地;度量衡发源地;民间舞蹈发源地;针炙发源地……磁山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里程碑。磁山经历了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漫长岁月,磁山留有先商、战国及汉时以后的多处文化遗址成为一个户密人稠,商家云集的货物集散地。


磁山文化有着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发现引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磁山文化资源奇特,历史久远,知名度高,是难得 的远古真实史料。磁山文化遗址位于磁山镇东南一公里的台地上,总面积三十四万平方米。分上下(即早晚)两个文化层。磁山文化是我国1972年发现的一外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磁山文化的发掘真实在记录了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劳动、生活的情景。其文明程度举世军见,为研究原始社会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史料。磁山文化对远古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价值较高,为此,发掘研究者命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磁山文化遗址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19日,全国人大原领导人在考察参观了磁山文化遗址后,欣然命笔为磁山镇题写了“中国文化名镇”六个大字向世界亮出了磁山文化名片。




磁山文化遗址,在国家省,地市联合调查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考古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物,有陶器、骨器,蚌器等数万件;另外遗址中还发现了贮存粮食的窑穴及腐烂的粟谷;由于农业生产的石斧、石铲、石镰;加工粮食的试磨盘、石磨棒;狩猎工具骨镞、鱼鳔、网梭;还有猪、狗、鸡等家禽,家畜遗骸。出土的陶器中,配套的炊具陶盂和支架,在造型上达到了审美和实用的统一。出土文物 特点,有以鸟头形支架和大口直腹平底盂为代表的陶器群。有以鞋底状有短足的石磨盘和圆柱状的石磨棒为代表的石器群。其中,打磨兼制的比较多,体现了磁山文化面貌是原始的。粟的出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种植粟类作物已成为当时先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粟遗物的发现修正了国际专家以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的论点,把我国植粟年代上溯了2000年。磁山文化向世人宣告:中国磁山才是粟的发源地。在出土文物中,家鸡的饲养,核桃的栽培堪称世界之最。这些发现被专家认定为磁山文化的精华,具有全国各地其它文化资源无可替代的奇特性。这充分说明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经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家禽过着定居的生活,这对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都是有力的依据。



磁山文化探秘


华夏第一粮仓    磁山文化遗址从1976年到1986年的三次正式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圆角长方形窑穴,其中有189个,窑穴内有粮食堆积。在发掘中,无论在哪里开方,都能碰到粮窑,说明粮窑分布是很普遍的。数量较多的石磨盘、石磨棒,显然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粟类作物收获量的增加,粮食的加工去皮成为生活的需要。磁山遗址虽然尚未发现村落居址,但大批的粮食窑穴完全可以说明磁山先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这里很可能居住着较多氏族集团,使用着氏族组织的公共窑穴区。磁山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学会了挖掘固定形的窑穴储存收获的粟米,这是原始社会的一大发明。附近相邻牛洼堡遗址、西万年遗址等几处遗址地区在挖掘过程中,尚未发现粮食窑穴,只是依河流两岸、土坡地势零散居住,直到现在在仍可看到当时遗迹。磁山文化所处的时期正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这里先民为生息繁衍,锄耕火种、养殖家禽、捕鱼狩猎、共同劳动,集体生活,统一收获储存粟米,有所剩余待来年享用。据考古专家计算,这里储存的粮食数目惊人,国内其它同时期遗址无法与之比拟。因此人们将它称为华夏第一粮仓。




农历最早发源地——磁山文化具有鲜明的农业经济色彩。粟是一种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有坚实的外稃,极耐储藏。磁山遗址中发现80多个储粟窑穴,约十万多斤,这只是通过发掘发现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粟是除人、牲畜所吃剩余之数。说明磁山先民在种植粟作物的过程中,掌握了气候的规律,按季节进行点种,管理和收获。


磁山遗址中出土了圭盘、占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八千年前磁山先民的智慧和才智,这些描述与圭卜日影极为贴切。圭盘,那个用土或石制成的圆盘,中心插上一木杆,便把日、月、四季囊括其中。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尽在其中,真是神奇无比。占蓍草器,作为测“日”的插杆基座,它有“立竿见影”之效,也就是说用来测日影长度以掌握时辰,节气,以便祭祀,占卜、指导农作。有一个或几个磁山先民,总守在这个占蓍草旁边,一年四季不停地把日月走过的影子,用陶丸球等符号记载下来,告诉部落头领,何时种植,何时风雨弥漫,何时阳光灿烂,何时用于祭祀。圭盘和占蓍草器同时在磁山文化遗址出土,说明伏羲时代“作甲历、定四时”在磁山文化时期已初步形成,农历二十四节气由此而来。磁山,农历最早发源地。


磁山文化探秘——华夏第一都城,第一部历史精典著作——易文化雏形,酿酒发源地……。磁山文化还有许许多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挖掘探讨研究。磁山文化有了相当浓厚的文化氛围,数学、美学、天文学、建筑学等,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磁山文化底蕴深厚,如一座巨大文化宝藏,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关注。磁山文化遗址蕴藏着无穷魅力,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它的探寻与求索。



磁山人民热爱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再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磁山二街从挖掘、保护、开发,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腾出房间,安置考古人员,便于陈列文物,破例生活考古发掘人员,在砖厂另辟土使用。在积极制造舆论的同时,磁山镇政府,磁山二街联合上级文物部门多次呈文,请求保护磁山文化遗址,筹建磁山文化博物馆。这是磁二人高瞻远瞩胸怀大志,对磁山文化付出的巨大贡献。在以后工作中,把保护、开发磁山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先后投巨资兴建了磁山文化遗址石牌坊,磁山文化遗址广场,并在广场矗立起巨型石雕,雕刻的磁山先民手托粟谷,象征着磁山文化源远流长,还投巨资兴建和装修了原磁山文化博物馆,对弘扬磁山文化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依托这一历史人文优势,磁山镇明确提出了“文化兴镇”的发展思路;深挖历史资源,依靠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唱响经济发展的大戏。为了加强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展示,2004年7月,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13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博物馆。博物馆西侧是遗址保护大棚,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展示了7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形。在新落成的“磁山文化博物馆”里领略我们先祖走出蒙昧,战胜自然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使光辉灿烂的“磁山文化”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2004年9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武安磁山文化节,向人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磁山文化和今日磁山人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



旅游开发-华夏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两年来,磁山镇加大城镇建设力度,都市功能日趋完备。2004年先后投资建设了磁山文化广场、武安市第六中学、磁山文化中心、、佳德乐超市、磁山文化博物馆、普陀湖等一批城区基础设施和文化风景名胜区。通过大力加强城镇建设,磁山镇已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魅力名镇”,“全国文明镇”,“中国文化名镇”等荣誉。环境优美的文明生态镇正在建设中。


为打造知名的磁山文化品牌,做强做大磁山文化旅游区,等划建设磁山文化原始模拟村占用非耕地300亩,模拟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在洺河岸边生活生产情景。建设磁山文化植物园,建成北方较大规模的植物园林,集南北方珍稀植物于一园,建设北普陀湖风景区,还将成为——集湖泊、绿地、休闲、佛教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红山广福寺、广生庙的重建恢复工程已展开,一座7米长,23吨重的缅甸卧佛已侧卧于红山之颠,在注视着磁山向着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阔步前进,建成北方佛教胜地,千佛山风景旅游区。


磁山全力打造中国文化名镇响亮品牌,随着各项工作逐步实施和完善,磁山将成为华夏旅游靓点一颗耀眼明珠。


历史文化是一种蕴藏,一种魅力,一种财富,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磁山与其它乡镇最大的区别,最具有独特性的地方在哪里?就在于磁山享有八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充实乡镇。让磁山人生活在这样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乡镇而自豪,让外来者到此地一游,便会乐不思彼,真正把历史文化变为一种动力,一种使磁山更光辉发展的动力。磁山文化是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之首,在国内外学术界考古界知名度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磁山文化是一座文化宝藏,是极其珍贵,且用之不竭的资源。研究、保护、开发好磁山文化是每一位燕赵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很好地利用、开发好磁山文化对提升磁山、武安、邯郸、河北知名度,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磁山文化保护、开发、挖掘的投入,揭开磁山文化神秘面纱,展现给世人。“磁山文化”将中华民族文明史绽放出更加夺目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