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连载】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兴办私学,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到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以实现其政治理想。在教育理念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最明显的意思是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不分国界,不分中原地区还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华夏与蛮夷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也有很多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子贡、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有教无类”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可见“有教无类”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果。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即对人无贫富贵贱愚智等差别一律给予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弥合这些差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平等思想。

孔子"有教无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他的“仁德”思想。

《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修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才推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这些都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政治意蕴。孔子认为平民通过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可以有大作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